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82 条
-
从《巨人传》中的女性描写看拉伯雷的女性观
-
作者:
李雪君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巨人传》
女性观
拉伯雷
女性形象
-
描述:
《巨人传》是作者拉伯雷用一生心血写成。在这部作品中,女性描写所占比例非常小,也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但是,从这些不多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拉伯雷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一方面,丑化和妖魔化女性或者轻视女性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对女性存在男权主义的幻想,将心目中的女性理想化、神圣化。这样的女性观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和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女性观所影响,也与作者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怪诞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有关。拉伯雷通过这样的女性描写,对教会女性观和禁欲主义进行了批判,也是对当时的修道院中女修士的淫乱行为的揭露和嘲讽。
-
“莎粒”中的她者——与西方女性主义莎评商榷
-
作者:
张琼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价值体系
西方女性主义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男权价值体系的影响深远,并没有因为人文主义精神的植入而趋于淡化。作家的创作难以跨越他自身的认知范围。位于时代前列的经典之作较之于当时的人文发展必然存在着进步性意义,但同时又难以一举越出长期由权力中心建立和大众遵守的篱藩。因此,尽管莎士比亚的剧作具有人文主义的先进性,但同时亦带有与生俱来的,难以逾越历史阶段的男权价值观,这些与西方女性主义的要义背道而驰。
-
韩国《檀君神话》文化解析
-
作者:
王金霞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腾崇拜
女性形象
弘益人间
道教思想
-
描述:
《檀君神话》是韩国迄今为止最悠久、传播最广泛的一篇神话,其内容虽然简短、原始,却是韩国文化的极好载体。本文通过对檀君神话内容的分析,揭示出神话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现象。
-
“她”与“他”:“她”者眼中的性别形象:对《中国妇女报》人物报道的内容分析
-
作者:
陈飞强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中国妇女报》
女性形象
-
描述:
基于对《中国妇女报》26年间人物报道的抽样调查,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内在的生理形象、职业形象、政治形象、成就形象和外在的地域身份和评价形象等方面探讨主流女性媒介所建构和形塑的男女两性性别形象可以发现,"她"者眼中的两性性别形象,既具有多个方面的趋同性,也具有若干差异性。
-
19世纪英国家庭意识形态的出现及妇女运动的兴起
-
作者:
王萍
来源:
英国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家庭意识形态
英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家庭意识形态在当代一般被认为是女性压迫的一种手段。然而,当家庭意识形态在19世纪初出现时,却曾经为女性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扮演过积极的角色。正是因为家庭意识形态中女性不再是绝对的"他者"而是成为家庭中的主体——天使,具有进步思想的女性于是以此为契机将其中的积极意义利用到最大化,由小家及大家,从而开始了女性走出家门的第一步。
-
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到《乐观者的女儿》:试析南方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李艳芳
来源:
知识经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南方传统
女性形象
-
描述:
福克纳是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献给埃米莉的玫瑰》是他优秀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一位美国南方女性的爱情悲剧。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乐观者的女儿》描写了美国南方麦凯尔瓦一家的婚姻生活状况。这两部看似简单的小说却反映了从南方淑女神话的破灭到南方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本文从南方传统、父权社会和女性的抗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从神话到破灭的过程与成因。
-
独支天穹的柔弱之肩
-
作者:
梁美恋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古秘史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蒙古秘史》是关于蒙古族对自己族源记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印证。《蒙古秘史》讲述了蒙古男人马背上打江山的故事,蒙古族成长的足迹,神圣家族在绝境中浴血草原,血脉在困境中延续的历史画卷重现眼前。“一天生的苍狼与一白色的鹿生了一个名叫巴塔赤罕的人”,这是蒙古族源的最早追溯。野性坚毅的苍狼和聪灵忍耐的白鹿是一些跋涉在历史深处的男女之人。
-
中国最早的“剩女”:《诗经·召南·摽有梅》中的女子形象分析
-
作者:
李婕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
女性形象
《摽有梅》
“剩女”
-
描述:
"剩女"在女性获得参与社会和政治机会的当今时代蔚为大观,因而多数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剩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实,"剩女"早在中国的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诗经.召南.摽有梅》中那个盼嫁心切的女子可以说就是中国最早的"剩女"。《摽有梅》中的女子具有大龄未婚、盼嫁心切、初具女性独立意识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使得她的形象具有了"剩女"的某些渊源特质。但是,作为中国最早的"剩女",《摽有梅》中的女子显然与当下时代的"蔈庇?着诸多差异。
-
论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传统型节妇形象
-
作者:
李停停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型节妇形象
拟话本小说
贞节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节妇形象,根据其自身体现出的贞节观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传统型节妇形象和变通型节妇形象两种。其中传统型节妇形象按照守贞方式之不同,又可分为贫病相守、妾甘守夫、夫死而守、夫离而守、抗暴守节等几种类型。这些节妇形象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类型,为中国古代文学女性人物画廊增添了沉重而醒目的一笔。
-
马俪文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论
-
作者:
杨晓林
来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俪文
电影创作
新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马俪文的五部电影表现出从"亮丽人生"电影向"游戏人生"电影的转变,人物和叙事从简约向繁复的转化,从艺术片向商业类型片成功过渡的特征。影片继承的是静水流深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主流传统,几乎可以涵盖当下社会中女性情感的生活现状,给中国乃至亚洲影坛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景。
<
1
2
3
...
34
35
36
...
87
88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