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奥斯卡.王尔德的传统女性形象颠覆——试析他的四大喜剧
作者: 刘翠莲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文学   英国文学   奥斯卡·王尔德   女性形象   喜剧艺术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十九世纪唯美主义在英国的代言人,“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他自称唤醒了世纪的想象力,创造了神话与传奇。他的四部剧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一个无关紧要的女人》(1893),《理想丈犬》(1895)以及《认真的重要性》(1895)获得了极大成功,把英国戏剧复兴推向了一个高潮。 这篇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了具有传统道德品质的女性。第二部分综合论述了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新女性。第三部分具体刻画了敢于向男性权利挑战的新女性。 王尔德在创作早期就对女性十
女性形象的电视媒体再现:对《新闻联播》和《财富故事会》的分析
作者: 苗丽娥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电视媒体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追求两性平等,构建平等和谐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使得作为其晴雨表和温度计的媒体也空前的强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形态媒体伴同他的产品构成了当下最为独特的媒体文化,随即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媒体的研究角度非常多,成果非常丰硕。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的社会建构问题,因此把目光投向了媒体在性别角色的呈现与建构上它所挥作用的一套机制上面去。她们运用社会建构的理论分析、批判媒体对女性气质的建构,一再地重复与强化。诚如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女人不是
中国古代反传统的女性形象——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首民歌谈起
作者: 刘莉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民歌   语文教育   反传统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妇女作为长久失语的一种性别,一直是男性的附属品,很少有自己的声音和意识。在中国正统的文化传统中,文人始终垄断着话语权,使大多数下层民众处于集体的“失语”状态。但是,在主流女性思想被父权同化的同时,始终有一股反抗潜流,在历史长河的底部涌动渲泄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品格,几千年不息,这才是女性精神的脊梁。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去探索民歌中女性的反抗意识时,便会发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她们的反抗有其共性,也有很大的差异,反抗的方式和程度有明显不同之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这些不同的反传统的女性
传统与认同:从女性形象看文化传统对作家及其人物的影响
作者: 王芳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认同意识   作家   文化传统   稳定性   女性形象  
描述: 文化传统对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民族的历史中,沉淀在人们的心理中,从而形成该民族独特的气质、品格、精神、灵魂。与其他艺术一样,文学也自始至终地体现着文化传统的无形而又强大的力量。本论文从女性形象的分析出发,结合学术界对文化传统、作家的传统认同意识的研究成果以及女性形象的特点,论述了文化传统的文学体现,文化传统与作家的传统认同意识的关系,女性形象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文化传统和作家的传统认同意识的当下意义。 本文共六个部分: 引言:主要阐述了文化
“理想”家庭与二十世纪下半期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级女性形象
作者: 杨晓燕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好莱坞暗   美国电影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家庭主妇  
描述: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几乎可以通过大众媒体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形式之一,电影以其特有的魔力塑造着我们的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与看法。然而,作为人类力量延伸之一的电影展现给我们的真实生活场景是碎片化的,支离破碎的。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下半期的四部美国经典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以比较媒体现实与社会现实的差异。 在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的变迁中,50年代的“理想家庭”不再可行,女性受束缚的创造力终于得以释放。在本文所选的四部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有一个逐渐的转变,即从刻板的家庭主
通过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婚姻观
作者: 齐雪艳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国女作家   乔治·艾略特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婚姻观  
描述: 通过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婚姻观
论王海鸰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构建
作者: 周扬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令鸟   王海   构建   女性形象   婚恋系列小说  
描述: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把婚姻家庭作为她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她的婚恋系列小说为我们构建出围城里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依据,选取王海鸰婚恋系列小说中的主要代表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从作品文本角度出发,着重从女性群像特点、女性爱情婚姻图景、女性生存抗争等三大方面,对作者代表作中所构建出来的独特女性世界面貌分别进行论述。在王海鸰的婚恋系列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美、痴、善等诸多共性,也呈现出不同类型化特点的女性群
叛逆与传统的双重变奏
作者: 吴贤义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萧伯纳   原型   局限性   女性形象   类型  
描述: 从“五四”起萧伯纳走进国门对其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但不同时代的研究成果却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而呈现诸多的不足。本文拟从萧伯纳笔下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萧伯纳剧作中女性形象进行类型辨析、女性原型探究,我们将发现其笔下的女性群像是叛逆与传统形象的二重叠加,而这样的女性形象塑造是与萧伯纳的戏剧观念密不可分的。论文的第二部分将结合萧伯纳的剧作理念剖析其女性形象塑造的深层动因及其不足点。同时,借助女权主义理论,我们将发现从易卜生笔下“没有女人味的女人”到萧伯纳富于“生命力”的“女超人”背后,依稀潜隐着西方女权主义发展
海岩小说中爱情元素的运用
作者: 苑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节   伦理叙事   叙事视角   女性形象   爱情元素  
描述: 海岩小说的叙事和对主题元素的运用,有着自身非常独到的表现方式。其运用爱情元素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以及利用爱情元素对故事情节的建立和推动,对叙述视角的灵活选择和过渡时的恰切遮盖,对客观叙事者的自觉选择和小说伦理叙事的建构,都使作品在受众那里产生了真实的阅读感受;在叙事情节与爱情元素的结合上,以及由爱情完成人物性格、人物特点的塑造上,也都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的阅读兴趣,使其成为当代最成功的情节性小说。这种通过爱情元素对叙事情景的成功创设,使海岩小说不仅有了通俗文学“好看”的特点,而且在小说主题的深化、艺术
′95世妇会后《人民日报》女性报道研究
作者: 林小平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人民日报》   ′95世妇会   女性报道   女性形象  
描述: 的报道状况是否有所改观?本文以主导报纸《人民日报》为例,选取了1996—2008年3月8日和3月11日这两天共26份
< 1 2 3 ... 34 35 36 ... 58 59 6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