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14 条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奥赛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攀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赛罗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和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扬。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奥赛罗中,莎士比亚从三个女主角形象中,反映了父权社会中典型的男尊女卑模式,女性成为这一制度下的牺牲品。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
宋代小说话本中的“佳人胆”型女性形象的出现与市民文化的兴起
-
作者:
姚百惠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宋代
小说话本
女性形象
-
描述:
与以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宋代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大胆甚至泼辣,勇敢甚至富于反抗精神,热烈地追求所爱,至死不渝。这种群体性特质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都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的迅速增长而导致的以娱乐和消费为中心的市民文化的兴起是分不开的。
-
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浅析《项脊轩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韩爱萍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归有光
《项脊轩志》
“百年老屋”
女性形象
-
描述: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压卷之作,被公认为是“太仆最胜之文”。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写出了作者的胸襟报负,突出表现一家三代人之间的骨肉亲情,情深意切,令人为之动容。文中母亲、祖母和妻子三个女性形象的刻画,虽寥寥数语,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一。。
-
温柔的光影:抗美援朝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以魏巍、路翎的创作为例
-
作者:
雷岩岭
黄蕾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解析
女性形象
-
描述:
提起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文学,人们往往难以避开魏巍和路翎的创作,前者为那个时代构建了一个标志性的称谓——"最可爱的人";后者在政治允许的范围内小心翼翼地传达了自己的战争观,并实现了对人性的深入开掘。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的女性形象塑造出发,解读他们在当时特殊环境下是怎样进行对战争、对人性的独特思考的。
-
广告对青年女性形象的建构作用: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图片广告为例
-
作者:
马慧娟
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片广告
申报
女性形象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申报》的青年女性图片广告,在当时特立独行地塑造出了与其时代相一致的青年女性形象。它不仅是报业史上探索媒介经营的先驱和范本,更是研究当时上海大都会文化和城市气质构建的样本。当时的广告文本与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广告内容有诸多共通之处:营造优雅、健康、文明的现代日常市民生活氛围,对传统审美文化的承继,对时尚美和健康美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生活的渴望。当代青年女性广告文化的内涵和策略,在那里可以找到萌芽和渊源。这对于现今广告人构建青年女性的图片广告以及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参考价值。
-
稳定与变迁:女性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报》女性人物的分析
-
作者:
陈飞强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报
成就形象
女性形象
职业形象
-
描述:
通过对《中国妇女报》26年间女性人物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中国妇女报》所建构和形塑的主流女性形象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也发生了若干变迁。就内在形象而言,其稳定性表现在:不同年代的生理形象均以中年女性为代表,成就形象基本上体现为“工作业绩”;其变迁性体现在女性的知识形象在逐步提升,人物的政治色彩处于弱化状态,女性的职业形象随时代变迁发生了较大变迁。就外在形象而言,不同年代的女性人物在地域身份和评价形象上均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
-
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王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人村庄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以这一大背景为题材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便应运而生,这些农村剧塑造了很多经典的新时期农村女性形象,她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定位,而是把她们塑造成了自强、自立,敢于打破常规,挑战男权文化的新时期妇女形象。
-
浅析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崔丹
来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人文主义
共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莎士比亚塑造的众多文学形象中,女性人物形象性格各异,朱丽叶、苔丝狄蒙娜和克丽奥佩特拉这三个女性人物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她们反对封建礼教和道德,追求人格的自由,对爱情忠贞不渝.当然,她们的性格也截然不同,她们的共性是通过截然不同的个性来体现的.
-
《霍小玉传》与《谭意哥记》女性形象的异同
-
作者:
樊小青
来源:
红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谭意哥记》
女性形象
《霍小玉传》
-
描述:
《霍小玉传》和《谭意哥记》是唐、宋传奇中的代表性作品,主人公霍小玉和谭意哥也是传奇小说中青楼女子的典型代表。由于题材相近,霍小玉和谭意哥有诸多相似之处,如:虽沦落风尘却久存从良之志;对妓女的现实地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忠于爱情等。由于作品创作年代不同,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两人在性格和结局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霍小玉温柔多情而不乏执着刚烈,谭意哥则温柔痴情且守节重礼;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报复李益的负心;谭意哥则苦志守节并最终得以夫妻团圆。
-
浅析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郭萍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仕女画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中国绘画在唐代走向了风格的成熟和创作的繁盛阶段,其中人物画的成就及其显著,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张萱和周防两位画家的仕女画为代表,唐代,绮罗人物盛行,给五千年的绘画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
1
2
3
...
27
28
29
...
80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