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谈《雪国》驹子与《茶花女》玛格丽特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 柴欣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挣   玛格丽特   驹子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雪国》中的驹子和《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命运相似的文学形象,但是在不同国度、时代、文化及社会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挖掘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及高尚情操。
不爱红妆爱武装乎?——分析《雌木兰》之木兰形象及其它
作者: 施赛男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杂剧   中国   女性形象   《雌木兰》  
描述: 不爱红妆爱武装乎?——分析《雌木兰》之木兰形象及其它
晚唐五代“醉梦词”的思想价值浅析
作者: 宋秋敏   来源: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唐五代   思想价值   女性形象   醉梦词   生命关怀  
描述: “追醉逐梦”是晚唐五代大多数文人的共同心态,“醉梦词”由此而大量产生,成为词坛的一道特殊风景。毋庸讳言,这些词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反映了时代精神的颓废流宕。但在批判之余,我们也必须承认,词人借醉乡梦境吐露出的某些真实情感,就象蚌病成珠那样,毕竟具有着一定的思想价值,未可一笔抹杀。
深沉的奴隶之爱——论“奴隶丛书”三著作中的女性“奴隶”形象
作者: 苏卓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丰收》   奴隶丛书   《生死场》   《八月的乡村》   女性形象  
描述: “奴隶丛书”三著作《丰收》、《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中刻画了一组女性“奴隶”群像。这些女性“奴隶”形象具有时代的共性,充盈着浓重的悲剧意蕴,但由作品的选择视野分析,叶紫、萧军、萧红三位作者又具有迥异的女性观。
阴阳越界:論《三言》人鬼恋故事之意涵
作者: 刘顺文   来源: 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死观生   人鬼恋   越界   女性形象   三言  
描述: 本文以《三言》的五篇人鬼戀故事为讨論中心,首先提出「万物有靈」、「靈魂不死」,和「心理时间」建构意义世界的观念,为人鬼戀故事的思想源流之一,进而探究此故事類型的传承与发展。女性作为文本内的行动决策主体与文本外的意义形构主体,其形象投射出男性内心追寻的理想,以及商业社会重利轻义的倾向。笔者归纳越界主体的特殊性有四:一、在空间和个性上均表现积极主动,二、呈现向阳与向上的单向移动性,三、内外兼备,为男性欲望的想像折射,四、鬼的形貌及其他特质与生前如一。阴阳越界的歷程,是人们寄托理想的心理反映,虽然不能维持长久,
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
作者: 谢春艳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理想   圣母崇拜   女性形象   圣徒精神   圣徒之美  
描述: 女性崇拜是俄罗斯文学有别于西方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俄罗斯古典文学和苏联文学中的许多女性笃信上帝,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带有一种宗教禁欲主义的崇高圣洁之美。她们心甘情愿地尊奉圣徒的典范,鄙视物质利益,道德坚韧,无私地奉献爱。俄罗斯作家们擅长借助这些圣徒式女性形象表达自己的理想,寄予他们对俄罗斯民族复兴的希望。由此,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获得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她们是苦难的化身和拯救的力量。 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对现实社会带来重大的影响。她们的精神世界往往高于男性,是男性灵魂的拯救者。这些
主流意识形态妇女杂志的蒙古族女性形象研究——以《中国妇女》杂志与《内蒙古妇女》(蒙文版)为案例
作者: 乌日吉木斯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刻板印象   蒙古族妇女   《内蒙古妇女》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传播媒介与社会性别的关系也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次研究以我国的全国性主流媒体——《中国妇女》杂志和全国唯一一份以蒙文出版的女性杂志——《内蒙古妇女》杂志为研究案例,来探讨了以下问题。首先,我国主流妇女杂志都塑造了什么样的蒙古族女性形象,其报道是否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其次,在复刊以来的20多年,《内蒙古妇女》杂志的封面人物塑造有什么变化。在具体研究中,对这两种杂志进行概率抽样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符号学分析方法与女性主义理论对样本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内蒙古妇女》杂志塑造了各行各
福斯特小说中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何双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沟通   文化冲突   福斯特   女性形象   联结  
描述: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97—1970)作为一个小说家在现代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写的小说并不多,主要成就是六部长篇小说。通观福斯特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福斯特在他的作品中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强调不同文化,不同阶层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这种“唯一联系”成了福斯特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他所有的小说中,他都将两种文化作对比,展示了人们在这些文化冲突和文化沟通中的不同选择,表达了作家希望通过“唯一联系”以达到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在《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和《看得见风
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岩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霸权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伴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电视剧从贫民化开始向精英化转变,大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电视剧的发展进程。同时社会性别问题在电视剧作中体现出来,女性所承受的是全社会的歧视。大众传媒作为引导受众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忽视女性、忽视两性关系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女性主义受到西方女性运动三次浪潮的影响,以西方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中国改革开放这样巨大的变革,中国的女性主义在借鉴了西方意识形态、精神分析等理论后有了
《列女传》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高小燕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向   目录学   儒家伦理道德   女性形象   《列女传》  
描述: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被学术界称为“目录学之祖”。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刘向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目录学方面。建国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列女传》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近二十年来,研究者才更多的将目光投向刘向的文章著作,刘向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列女传》女性形象的研究和分析,探索女性形象与儒家女性道德观念的复杂关系以及中国妇女史的特点。 全文分为五部分: 引言,简单介绍《列女传》的作者及版本流传情况。 第一章、先秦文学形象中的女性形
< 1 2 3 ... 23 24 25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