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84 条
-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东方淑女及贤妻良母"
-
作者:
蒋晓珊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运
女性形象
出路
-
描述: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以瑞珏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东方女性传统美德的艺术形象——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愫方、瑞珏、韵梅、蒋淑珍等。我们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了东方文化传统美德光环的亮丽与阴影,对这类有着复杂内蕴的贤妻良母们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应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时代生活中给予恰当评说,探寻其命运和出路。从她们的生活中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女性只有扬弃囿于家庭的文化,把自己从女性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意义和实现自我价值。
-
从盛放的鸢尾到静默的莲花: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敏
来源:
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心态
安妮宝贝
女性形象
-
描述:
安妮宝贝的作品中一直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几近相似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童年时的创伤经验,成长中的漂泊寻找,成年后的尘埃落定三个生命阶段分析这个不断重复的女性形象,并由此揭示出作者创作心态的逐步变化。
-
酒泪相伴 愁随一生:浅谈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
-
作者:
余敏
来源:
成功(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个性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契机,多写离愁别绪、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凄苦及对故国乡关的思念.本文将根据李清照生活时期的不同,着重分析词中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突显出李清照笔下形象的自我化和个性化.
-
女性形象中爱伦·坡的自我投射: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解读爱伦·坡的自恋人格障碍
-
作者:
彭旭
来源: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体
自体客体
女性形象
自恋人格障碍
-
描述:
爱伦·坡的女性题材小说,以其怪异恐怖而又唯美令人沉迷。或说,坡的男主人公是坡本人,女主人公则是坡身边的女性。本文试图说明:坡是透过他的女主人公宣泄他自恋人格中的受挫感和愤怒感。从坡的经历和小说的细节不难看出,坡残缺的童年造成了他的自恋人格障碍,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坡一边夸大自我,一边将缺失的双亲之爱理想化,究其实是将自己的希望和失望倾注到了女主人公身上,因为她们才是小说真正的焦点和操控者,正是通过她们,坡完成了自己情感宣泄。
-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吁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张艳芳
来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吁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吁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
浅析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银幕女性形象的改变
-
作者:
王彩云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改变
女性形象
女性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我国电影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与此相应的文化、艺术等上层建筑也开始有了改变,"多元化"成为了影视创作的主流.在此影响下,电影中女性的身份地位有了较大的变化.研究这种改变更重要的是为现实中的女性敲响警钟,使她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明确定位.
-
论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报道的“潜规则”―大众传媒对女性歧视的报道分析
-
作者:
张互桂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规则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中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入手,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女性歧视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试图为规范大众传媒时性别报道的客观性和正确引导性别舆论导向作用提供有益的思考。
-
女人的痛苦,女性主义的诉说:对丁玲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
作者:
马藜
杨冬梅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诉说着女性精神上的痛苦、性的痛苦以及女性爱情婚姻的痛苦.作者以独立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性痛苦状况的描述和痛苦根源的挖掘,唤起女性的觉醒,建构女性的文化,让社会更加关心女性这一特殊群体,从而使女性和男性达到共同的和谐.
-
自由的灵魂:前景中的新浪潮女性
-
作者:
于丽娜
谭璐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浪潮女性
法国新浪潮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浪潮女性是对法国新浪潮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特定称谓,这些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女性已经成为新浪潮电影一个标志。本文通过对新浪潮影片中女性形象及其塑造这些形象的叙事策略的分析,提出这些被置于前景的女性由于在影片中是推动叙事行为的发出者,以她们为中心展开叙事时主动观看与自由言说的权利被尊重,而区别于传统被符号化了的刻板的银幕女性形象。本文认为新浪潮电影中女性之所以取代男性成为承载叙事的核心人物与创作者的个人经历、特定时期法国的社会语境以及法国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有着必然的联系。
-
试析中西文学“重述神话”的思维差异
-
作者:
杨正和
杨瑶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述神话
中西思维
历史记忆
女性形象
-
描述:
东西方神话的发展从源头上就具有差异性,在被重述的当代,也因为文化背景、时代潮流以及作家的性别立场、创作理念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如果说西方重述神话的参与者表现的是对过去历史的改造与重建,那么,中国的作家们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对历史记忆的依赖。本文试以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究中西思维的差异性,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
1
2
3
...
22
23
24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