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女性传媒形象的流变:《河北日报》(1978-2011)头版新闻图片神话学分析
-
作者:
张晓鹏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闻图片
“神话”符号学
女性形象
《河北日报》
-
描述:
本文基于“女性与传播”的研究背景,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研究,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改革开放至今《河北日报》头版中的女性新闻图片报道做一个梳理,分析不同时间段《河北日报》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得出新闻图片是如何通过“神话”机制来运作。本文主要采取横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历史的纵向对比和个案的横向剖析融汇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分析。一方面,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日报》1978年至2011年以三年为一个时间间隔,抽取12个年份。再从此12个年份的每个季度中抽取10份样报。形成对这大约480份报纸进行
-
中国女性纪录片艺术研究
-
作者:
李淑慧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艺术性
女性纪录片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90年代产生的中国女性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女性命运,情感诉求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女性导演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念等进行积极阐释,对女性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做了深层表述。全文首先对女性纪录片进行了定义,确定了中国女性纪录片的研究范围,包括女性题材和女性导演的作品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女性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从刘晓津的《寻找眼镜蛇》,李红的《回到凤凰桥》的萌芽探索阶段,到经历了2000年以后的创作高峰期,在数量和影片题材,表现内容上都有了不少的突破和扩展。继而从女性纪录片创作者的创作理念,纪录片的叙事视
-
民国时期《妇女杂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雪飞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杂志》
民国时期
主体意识
社会转型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益普遍的传媒对社会性别的形成产生着持续而深入的影响,媒体塑造出符合“理想”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引导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去模仿、去改变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媒体塑造着我们的性别。因此,本文从一则著名的近代女性期刊——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妇女杂志》入手,探讨它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为当时的女性创造出了怎样的模仿样板,以及民国时期女性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妇女杂志》的创刊背景,创办与发展历程,并就它的编者、作者及读者群进行了分析。其次,论述了《妇女杂志》中塑造的
-
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代晨光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塑造观
姜文电影
两性对立关系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中国新一代电影导演中,姜文作为不可多得的怪才,以自己对电影叙事的独特理解,塑造出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其导演的四部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单向度的扁平人像,许多鲜明人物形象被成功塑造的同时,还被深深的打上了姜文独特风格的烙印。而在其充满“姜氏色彩”、习惯于充斥着血性“纯爷们儿”的男性人物形象的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作为电影作品的一部分,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形成一种既有机统一于电影叙事表达中,又独特跳脱自成一格的微妙存在。这些人物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米兰和余北蓓,《鬼子来了》里的鱼
-
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研究(2009-2013)
-
作者:
高红朴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表达
电影批评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作为电影批评的一个重要方法,近年在中国电影批评实践中得到重视与广泛运用。本文在占有文献基础上,依据关注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出五年间(2009-2013)中国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为三个主要面向:女性形象、性别意识与女性主义表达。其中女性形象分析主要从精神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学三个维度进行批评;性别意识批评以女性意识与两性意识为主导;女性主义表达批评则集中在女性话语表达、女性书写、女性叙事、女性主义表达困境四个方面。此外,也有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新的议题出现如生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的女性主义美学批评
-
关锦鹏女性电影研究
-
作者:
宋婷婷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电影叙事
关锦鹏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关锦鹏电影作品的细读,解读女性电影的发展过程和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女性电影的价值和意义。关锦鹏的女性电影不仅在叙事上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而且充分利用电影视听语言特点,在剪辑、叙事、声音等艺术表现形式上突出对女性角色的表达,形成独树一帜的关氏女性电影风格。关锦鹏的女性电影作品,深入挖掘女性的内心情感历程,能够从社会、家庭、情感等多个方面观照女性生活的状况,从心理层面进行解剖,寻求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对话语境。在关锦鹏女性电影分析过程中,对国内女性电影的发展起到启示的作用,表现出其现实
-
《故事新编》之“异”:以《呐喊》《彷徨》为参照
-
作者:
马海霞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
《故事新编》
独异个人
乡愚视角
女性形象
-
描述:
《故事新编》在题材、人物、文体、创作方法、审美形态甚至整个小说观念上呈现出不同于《呐喊》、《彷徨》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呐喊》、《彷徨》为参照,把《故事新编》看做一个“异”来研究。“异”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种研究视角和方式。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分析论述《故事新编》之“异”。一是独异个人之异。独异个人谱系是鲁迅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人物形象,它贯穿了鲁迅的全部小说。如果把《呐喊》、《徬徨》、《故事新编》看做是一个过程,《故事新编》中的独异个人谱系又有了异变。与大多耽于思想,弱于行动的《呐喊》、《徬
-
空洞的能指
-
作者:
刘宇新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新时期
现实题材
能指
女性形象
-
描述:
论文以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进入中国新时期以来现实题材的电影史,梳理出一个女性形象的谱系:被仰视、仰慕的女性形象;被俯视、同情的女性形象;被凝视的、视觉消费的女性形象;试图逃避凝视的目光、叛逆的女性形象。本文还从中国新时期以来现实题材电影发展的历史中,寻找女性形象流变的历时性特征,发现尽管偶尔有几个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闪烁在银幕上,而女性的整体群像作为客体物象,被赋予了各种意义:女性形象被用来指向意识形态及社会的发展;指向男性以及男性社会的困惑;被异化为“视觉消费”的对象。女性仅保留着女性的称谓,成为“空
-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刘双双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神话
伦理道德观
女性观
希腊神话
女性形象
分类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的整体形象和具体形象的比较研究,找到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在群像分类和审美观上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揭示了中希神话人物形象范式和审美特色。将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分为:神话体系顶端的大女神形象;具有神格的二类女神形象;没有神格的凡间女性形象。并诠释了希腊神话女性“美与和谐”、“美与爱”、“美与德”的审美观,和中国神话“美与图腾崇拜”、“美与艺术化”、“美与德”的审美观。根据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解读女性形象背后所体现出的女性观和男性霸权。
-
美国梦的牺牲品:评德评德莱塞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赵占学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社会根源
德莱塞
悲剧性
性格特征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史上,西奥多?德莱塞被公认为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这位来自下层社会,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作家率先如实地描写了新的美国生活,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也是美国现实主义大师。 德莱塞的小说摒弃了当时流行的“优雅文学”传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