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82 条
-
文艺复兴时期婚礼图像中反映的女性形象特点
-
作者:
辛展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婚礼
图像
女性形象
-
描述:
婚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社会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当时的许多艺术品和手工艺品都包含着婚礼的信息。而这些婚礼图像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内容。许多表现新娘和婚礼的图像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包括道德约束、女性美德宣传等的信息。本文希望通过简单的分析,得到关于图像中女性形象的一些特点,寻找出当时受到推崇的女性形象。
-
身体的狂欢:女性形象在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困境
-
作者:
范高宁
来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视觉文化
消费社会
身体消费
女性形象
-
描述:
网络媒介的崛起客观上为女性的生存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增加她们的话语权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在网络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呈现却依然真实地反映出根深蒂固传统的性别秩序,女性依然是男权社会控制、把玩、欣赏的对象,并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成为了消费的客体,更是商家逐利的目标。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依然是现实生活中两性不平等状态的衍射。
-
《圣经·旧约》中杰出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
-
作者:
汪玉霞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经·旧约》
文化解读
女性形象
-
描述:
《圣经》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但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尤其是对于妇女形象的定位,常常被描述为男性的附庸,处于低下的地位,《圣经》中带有强烈的男权制色彩。所以今天对《圣经》中杰出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对于当今世界妇女争取民主、自由,构建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嬗变
-
作者:
马向辉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嬗变
女性形象
-
描述:
传统女性形象在人物画中占有较大比重,并有仕女画一科专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科目之一,仕女画有着古老渊远和绵长的历史,在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多样的艺术风格,塑造出丰富的仕女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思想意识、欣赏趣味、审美观念制约下的产物,具有各自的时代特色、社会内涵和审美价值。传统工笔仕女画塑造的女性形象虽然也形成了有别与西方的整体的样式特征,但另一方面它也经历着其自身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随时代而嬗变的过程。
-
试浅析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一笛
来源:
时代报告(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蜀山剑侠传》
影响
女性形象
-
描述:
《蜀山剑侠传》中关于女性的描写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包含着开明的解放思潮,这不仅源于对中国古代传统叙事方式的续承,亦隐含着当时女性解放在开明知识分子中的认同.还珠楼主的创作,深刻影响了日后包括金庸在内的众多武侠小说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理解,具有范式深远意义.
-
拉姆齐夫人与莉丽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余思洋
来源:
云梦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姆齐夫人
莉丽
人生定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代表作《到灯塔去》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小说中两位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拉姆齐夫人和莉丽是两种人生的代表。拉姆齐夫人是传统男性心中完美的理想女性形象,莉丽却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
卑微中女性意识的生长:《富萍》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杨秀丽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漂泊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
描述:
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往往有明显的女性意识流露与关照,正是基于这样的关注,富萍这样的女性形象才会在王安忆的笔下渐渐成长起来。《富萍》不仅仅是对富萍成长的描述,更多的是对底层劳动妇女如何在新时期物质与精神的对峙中,缓缓活出岁月味道的描述。
-
社会性别视角下《1984》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旭彩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极权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观察奥威尔笔下的极权主义社会,从三个角度分析这部小说中的几个女性形象,揭示奥威尔的女性观以及他的性别等级思想,使读者看到极权社会中性别政治的复杂性,从而深刻地认识奥威尔叙述的极权统治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永恒的震撼和警示。
-
半世纪的变迁:论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侯晓芳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谢晋
林道静
女性形象
-
描述:
谢晋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他的作品可称是中国最经典的电影,从50年代到80年代,再到90年代,他的电影影响了好几代人. 特别是在1949-1966年的十七年中,谢晋的成就最为显著.谢晋成功的原因可以认为是鲜明的创作风格,圆熟的拍摄技巧,坚持不懈的追求等,但最为主要的可以认为是谢晋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回顾前几十年谢晋的电影中往往把女性塑造成人文和道德理想的化身,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的电影里面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每一个都成为了当时的年代中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的化身.
-
女性本质的自我寻找:电影《中央车站》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付明莉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找
女性形象
中央车站
-
描述: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社会和文化建构起来的。影片《中央车站》用公路片的形式来承载女性主义的主题,更能体现出女性人生路途的艰辛和未知。本文将从等待救赎的女性躯体;女性性格特质的回归;女性身体、性别和欲望的解放,三个方面对电影《中央车站》的女性形象进行女性主义的文化解读。
<
1
2
3
...
18
19
20
...
87
88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