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寻找失落的自我──观《致命的婚姻》有感
作者: 李莉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女性   婚姻解体   客观历史规律   道德观念   圣母形象   原始社会末期   社会背景   自我失落   女性形象   妇女悲剧  
描述: 寻找失落的自我──观《致命的婚姻》有感李莉《致命的婚姻》是前不久在正大综艺剧场上映的一部美国电视剧,剧中描绘了一对年近40的中年夫妇在经历了艰辛立家而步入富裕生活后婚姻解体的过程。女主人公贝蒂是一位生育了4个子女的母亲,她把自己的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家庭...
女人:这一片风景
作者: 楚菁   来源: 健康必读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清醒   编辑部   社会舆论   女性角色   丰富的内涵   男人们   皓月当空   女性形象   人的力量   读者们  
描述: 时下的男人们流行一种说法:淑女难求。今儿个黄敏先生将女人们 拨拉来拨拉去地挑,终也是无可奈何,好在他聪明,知道十全十 美的女人难找,便“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真心实意地挑一个可人儿,投入地爱一次,无论美、丑、贫、富,温柔抑或泼辣。但我相信有更多的男人们正皓月当空,对着空中楼阁嗟叹,宁将自己丰富的情愫锁进空空四壁,也不愿勉强自己去接受一个梦以外的女人。
舞之魅──青年舞蹈家沈培艺写意
作者: 龙符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者闻一多   舞蹈艺术   民间舞   《太阳雨》   舞蹈家   现代舞   《红楼梦》   女性形象   艺术氛围   《再别康桥》  
描述: 舞之魅──青年舞蹈家沈培艺写意□文\龙符 □图\王信军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和生命的鲜花。而舞蹈,蕴含了人的全部情感欲望,是在人类生命和情感的极处欢舞飞翔的精灵,引导人类沿着美的通衢升华。因为,舞蹈本身就是“美中之美”,集人体之美的大成。——沈...
“娜拉”与“蘩漪”的比较分析
作者: 李建民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娜拉”   资本主义   海尔茂   林丹太太   《玩偶之家》   周朴园   家庭   女性形象   易卜生  
描述: “娜拉”与“蘩漪”的比较分析
金色年华——记十周岁的《中国妇女报》
作者: 朱晓征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报   妇女问题   先进人物典型   妇女解放   更新观念   “四自”精神   妇女观   女性形象   社会问题   改革开  
描述: 十年前的中国,金色的秋天一个明朗的日子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一种风格独特的报纸翩然飘入妇女们的视野,她们欣喜地说,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报纸了!这就是《中国妇女报》.
被扭曲的夏娃灵魂的艺术范型:《丈夫》、《微神》女主人公形象比较谈
作者: 伊漪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人格尊严   女主人公   父权社会   形象比较   父权文化   《丈夫》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艺术范型  
描述: 自从人类文化转型为以父权为中心,便把许多残忍的清规戒律只施加于妇女身上,这就注定了夏娃们永世的特别的不幸.父权文化在推进文明进步的同时所留下的罪恶,突出地表现为对女性的戕害.卖淫—这便是女界人生苦难中最黑暗最悲惨的一页.它将女性的肉体和灵魂推进苦难的深渊,让柔弱的夏娃们备尝煎熬蹂躏之苦,丧失了个人的意志,人格的尊严,灵魂被扭曲,生命遭异化.在这不见血的杀戳中,女人毁灭了“人”的品格和价值,彻
对冯至诗《蛇》的一种看法
作者: 岩佐昌暲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至诗   沉钟社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世纪末”   《昨日之歌》   文艺思潮   文学思潮   二十年代   女性形象   《莎乐美》  
描述: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语言——/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这是冯至的诗《蛇》。《蛇》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品,但解放前没有人提起过这首诗。《蛇》是在解放后才获得崇高地位的。对这首诗第一次给了高度评价的是诗人何其芳。1959年何其芳在一篇后来收入《诗歌欣赏》的文章中提到冯至的两首诗《蛇》和《南方的夜》
一览亭
作者: 暂无 来源: 价格与市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资企业   浅口无带皮鞋   中国员工   图案设计   新加坡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元纸币   女性形象   包公  
描述: 一览亭黑脸的东方圣人新加坡有六百座包公庙据史载,包公出身于中国安徽省的合肥,活了64年,距今已有一千年,但今天,包公仍是新加坡人喜爱的历史人物.据估计,新加坡约有5万人把他当作神来敬拜.在新加坡各地,大约600座小庙宇里都有一尊这位执法先锋的塑像.而...
美神的祭献——谈老舍小说中的妓女形象
作者: 杨爱琴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系列   老舍小说   作家   《月牙儿》   中国文学史   小福子   母亲   妓女形象   女性形象   社会批判思想  
描述: 关注下层女性的命运,是老舍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当我试图对这些女性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一个不幸的女性群体出现在脑海里,她们是《月牙儿》中的“我”、《微神》中的“她”、《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老张的哲学》中的谭玉娥,《新时代的旧悲剧》中的小凤……。这些具有独特艺术光彩和多重色调的艺术形象,在老舍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在中国文学史的同类形象中引人瞩目。我在这里试图对这些妓女形象进行梳理,以把握其特有的认识价值和思想内蕴。
现代美国妇女的困境与自救:论当代美国女性小说
作者: 罗婷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当代美国   自我意识   女性小说   女作家   美国妇女   普拉斯   美国女性文学   现代美国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女性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以凯特·肖班的《觉醒》为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客观地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朦胧的反抗意识.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新女权运动的到来,美国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
全文:美国女性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以凯特·肖班的《觉醒》为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客观地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朦胧的反抗意识.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新女权运动的到来,美国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
< 1 2 3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