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41 条
-
《西厢记》中的女性与爱情
-
作者:
刘天一
来源:
长江丛刊(下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意识觉醒
女性形象
-
描述:
《西厢记》中的女性与爱情
-
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
作者:
张芥萍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与被看
男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个性感美丽的女人在战火纷飞且艰难世俗的环境下生存并且见证了一个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电影中充满女性主义色彩,女人被确定为观看的客体,而男人和男性观众则对凝视进行控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极具典型化、符号化的女性意识被强行侵占剥夺的影片.
-
浅析《灿烂千阳》中的女性成长
-
作者:
赵天琪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灿烂千阳》以阿富汗的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坎坷的一生.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父权制社会的束缚下女性的自我成长,赞美了阿富汗女性坚韧不屈的精神.
-
反抗·妥协·觉醒——浅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女性心理的嬗变
-
作者:
荣蓉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三部曲》
女性心理
女性形象
-
描述: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中巧妙地将几个女子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交织在一起,深刻剖析了她们在时代交替中经历了反抗、妥协到觉醒的心理转变.通过解读她们,揭示现代女性心理世界的痛苦与生存境遇的困窘,从而折射出百年来中国社会精神轨迹的内在演变.
-
试论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的“草原女性精神”
-
作者:
柳香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草原精神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按照主题将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分为:史诗剧作:咏唱不朽的“英雄情结”、人性探讨:平民阶层的人性赞美、民族抗战:揭示民族抗战史诗三大类,以三大类为依托研究母亲与少女形象身上提炼出来的“草原女性精神”,对这一内容的解剖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理解和解读,促进我国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
“礼教下的光斑”——浅析儒家美学对唐代仕女画审美的影响
-
作者:
郭伟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
女性形象
儒家美学
仕女画
-
描述:
作为女性审美变化的风向标,仕女画自古以来就体现了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审美的取向。唐代灿烂的仕女画艺术,其独特的审美只维持了唐代短短一朝的高峰。可以看出,尽管唐代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中国的社会思想仍是以儒家为主。而唐代仕女画对贵族妇女闺阁生活的表现,也是有着在儒家美学和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女性审美的“乐”的需求与“礼”的规范。是对于女性精致生活的赏玩以及儒家礼乐思想的表现,其表现的女性艺术形象仅仅是作为儒家审美的附庸.
-
物一人的定位:洗衣类广告中的女性主义视角
-
作者:
黄闪闪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定位
认识论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商业广告是商家宣传和营销产品的重要途径.广告做得好不好,不仅要看策划新不新,还要看定位准不准.在洗衣粉/液广告中,产品的消费群体大多是女性,近年来经历了一个“物一人”的定位转变,广告中的女性人格形象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女性主义哲学视角看,这实际上是“妇女客体化一认识主体性”的进步,其背后的动因是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女人们“渴望依靠自己并为了自己而判断”①.这为以女性作为消费主体的广告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
-
托马斯·哈代小说悲剧性主题的解读
-
作者:
司彩霞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悲剧性
文学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现状,对社会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揭露,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很善于对十九世纪社会底层的英国人民的生活进行反映,悲剧性是一个常见主题。本文对托马斯·哈代小说的悲剧性主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的理解。
-
贾迎春和周蕙如的命运悲剧研究
-
作者:
雷雪霏
马雷蕾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迎春
周蕙如
女性形象
-
描述:
小说《春》的艺术手法很大程度借鉴了《红楼梦》,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的语言和行为描写。在这两部以反封建精神为核心的小说人物中,贾迎春和周蕙如这两个“逆来顺受”的形象并不很引人关注。尽管她们姿容丰满安分守己心地善良,却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最后遭受夫家的虐待而暴命,她们的悲剧人生与自身的性格缺陷值得关注和借鉴。
-
娜拉出走以后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娜拉
鲁迅
《伤逝》
女性形象
-
描述:
《伤逝》讲述了现代知识女性子君走出家门,与“五四”青年涓生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却最终失败,重回父门,甚至抑郁而死的故事。本文拟以《伤逝》为研究文本,以小说女主人公——子君为研究对象,探讨子君的人物及其时代特质,并以此指向“五四”娜拉“出走-回归”模式的社会与性别内涵。
<
1
2
3
...
11
12
13
...
63
64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