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贾明磊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汉卿
杂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关汉卿杂剧,塑造了一批活生生的妇女形象。她们具有独特鲜活的形象特征,生活在元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欺压侮辱,却敢于抗争,以其勇敢和智慧的斗争,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倾注了作者的阶级感情。
-
情感讲述中的女性形象再现差异及建构——《楚天都市报》“情感讲述”与《新民晚报》“麻辣情医”女性形象叙事分析
-
作者:
杨丽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分析
情感讲述
再现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和上海的《新民晚报》为例,运用叙事分析的方式观照我国当代城市新闻媒体对于女性这一群体的情感再现或是集体素描,并分析了这些“再现”对于该群体之社会身份形成即在城市社会所获得的文化认可所造成的意义和影响。认为两家报纸情感讲述都采用了高度类型化的叙事方式,进而产制了高度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但两家报纸的类型化女性形象差异巨大,他们所呈现的形象和经历的故事不同,这些叙事和形象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后果。
-
试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乔女的性格特点
-
作者:
牟玉珍
来源: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性格特点
-
描述: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性格各并,仪态万千并充满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纲常伦理中的孝道,贤淑,持家等德行,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人物乔女的性格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去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表现了对伦理传统的回归,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
晚明拟市人小说中的"婚外恋"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吕玲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拟市人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明代晚期的拟市人小说中,出现了诸多的丰富而饱满的"婚外恋"女性形象,她们严重地背叛了封建礼教和封建伦理纲常,然而她们的行为却并没有为多数人所诟病,却为社会所容忍接纳,她们带有新的意识和行为,在女性形象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
性别关怀与境遇思考——“文革”以来工笔人物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贺万里
董娴娟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
描述:
建国以来,工笔人物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既体现了画家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同时也直观地体现出了女性观念与女性地位变迁的一种绘画性思考。本文将工笔人物画家塑造的女性形象分为文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三个时期,将每一时期工笔人物画家创作中表现女性形象的典型作品作图像分析,以此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
流失的轻与固着的重: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爽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女性形象
小说
人的价值
-
描述: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不朽》中塑造了一类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以其远离政治、接近艺术、反媚俗的特立独行,成为昆德拉本人思想发展与情感选择的文学载体,彰显出作者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反思与认同,以及对人类生存境况的人文追寻与探索。
-
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男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话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男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此反映出艺术中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思想。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上分析男画家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女性形象。第二部分从社会文化层面追溯男权话语的根源。
-
相同相似岂偶然——中国古典小说对赛珍珠小说女性形象描写的影响
-
作者:
张桂玲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女性形象
赛珍珠
-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长期在中国生活,其生活习惯、性格、文学创作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她承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
-
菲勒斯中心语境下《圣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蒋彩云
蒋栋元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勒斯中心
《圣经》
女性形象
-
描述:
书中之书《圣经》本是妇女寻求平等自由的福音,但当我们诠释经文时,便会发现菲勒斯中心的文化现象在《圣经》中赫然存在,其中的女性形象或者在履行完父权制功能后从叙述中消隐,或者遭到漠视、歪曲和凌辱,另外还塑造了一些反面女性形象,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这部作品的男权话语下女性的失语和受歧视的地位。对《圣经》中女性形象的菲勒斯批评解读对于当今世界妇女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构建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
莫迪利阿尼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
作者:
郭泳儒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迪利阿尼
图式意义
女性形象
图式结构
-
描述:
女性是西方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在莫迪利阿尼的绘画中,女性形象既是他对个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独创性的物化,也是他对现代人精神创伤的直观传达,在符号化的图式中深含着象征意义,具有抒情意味和史诗般崇高的特质。
<
1
2
3
...
10
11
12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