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思虑—表征”叙事模式
作者: 李萱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女性小说   梦幻   表征  
描述: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一思虑一表征”叙事模式不仅与女性人物的生命体验、内在冲突、生命意识等联系密切,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与作者的性别观念、叙事意图等有着复杂动态的关系。处于叙事模式核心地位的女性思虑梦幻,在文本中担负着女性人物的心灵表征的功能,以隐喻、象征的方式传达出梦幻主体的心理体验和作者的叙事意图,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小说文本的互文结构,显示出现代女作家在文学梦幻的视觉化表征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从“中国娜拉”到真正的娜拉言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反家庭   女性小说   娜拉  
描述: “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作为我国家庭变动和妇女运动都比较激烈的两个阶段,在女性小说中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反家庭”叙事。但两个阶段的“反家庭”叙事模式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结合社会文化变迁、家庭结构等的变化来分析探讨这两个阶段女性小说“反家庭”叙事模式的不同及变化。
从“中国娜拉”到真正的娜拉言说:浅析“五四”到新时期女性小说“反家庭”叙事模式的变化
作者: 李虹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反家庭   女性小说   娜拉  
描述: "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作为我国家庭变动和妇女运动都比较激烈的两个阶段,在女性小说中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反家庭"叙事。但两个阶段的"反家庭"叙事模式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结合社会文化变迁、家庭结构等的变化来分析探讨这两个阶段女性小说"反家庭"叙事模式的不同及变化。
现代性与当代台湾女性小说
作者: 蔡心瑀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现代性   台湾文学  
描述: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
醉恋身体:女性时尚小说叙事文本范式的审美皈依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女性小说   身体叙事   文本范式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叙事文本伴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空间、生命意蕴的多元演进而体认着个性发展、价值选择、文化创造、灵魂彰显等诸多苑囿皆拥有了更为广袤久远的自由时空.故此,女性时尚作家依托近乎"自传体"的生花笔触大胆表白对女性躯体的渴望、欲求、冀盼且崇奉多向度地展拓女性个体的升腾意识、生存求索、品味异趣并致使女性文学演绎由叙写"我们"到描摹"我"的生命变迁并始终蕴藉着意味隽永的审美情韵.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文本意图
作者: 向荣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意图   女性小说   叙事方式   消费文化  
描述: 苏珊.S.兰瑟的《虚构的权威》把新历史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同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熔为一炉,强调女性文学叙事模式的转向中蕴藏着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博弈。依照这样一种学术思路,女性小说的叙事模式被划分成三大类型,即个人型、作者型和集体型。本文按集体型——作者型——个人型的排序展开对当代中国八个女作家的多篇小说进行研究阐释,从中捕捉和发现当代女作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模式在文学场域中来建构她们的声音的。
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中的“亵母”现象
作者: 张宇华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亵母”现象   20世纪90年代  
描述: “母亲”在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一直是圣洁与无私的化身。但20世纪末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中,却一改这种写法,许多文本在涉及“母亲”形象时,采取了极端的“亵母”写法。所谓“亵母”,指在文本中对母亲形象加以毫不掩饰的亵渎,不再维护母亲的尊严,不再将“母爱”视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世间大爱,而是将母亲形象彻底瓦解、粉碎,把她们塑造为一个个“恶母”。大体来讲,可以将这些“亵母”书写分为冷漠隔阂、贪婪淫荡、凶狠残忍等几种。本文分层次来列举一下这类作品,从而透视当代女性小说在“亵母”主题上的一些群体特征。 20世纪90
大爱“无字”:论张洁的女性小说创作
作者: 贾艳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小说   悲剧根源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张洁是第一个荣获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项国家大奖的作家,她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因创作风格独树一帜而引人注目。她的女性小说“既流露出女性的诗意美,又表现出自觉的现代女性意识”①,引领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潮流,张洁也“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先导”②。在早期作品中,张洁呼唤纯洁的爱情,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都是完美的,作者创作了一个个美好圣洁的爱情故事。随着作者对女性关注的深入,作品中开始表现女性为争取自身解放所经历的艰苦历程。男性成了女性悲剧人生的直接制造者,美好的爱情
90年代后女性小说中人格分裂现象研究
作者: 吴琼瑶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小说   现实主义   人格分裂   文学创作  
描述: 女性文学创作在当代社会是一个受关注度很高的话题,这是与当今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影响息息相关的。新时代、新生活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当代女性处于一个裂变的时代,她们的人格也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状态。 本篇论文试图探讨以下问题:一、对现实生活与女性创作实践的关系做简要梳理,找出论文展开的现实意义。二、对女性人格分裂的内涵、现状以及生成空间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并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双重人格冲突进行分析。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当代女性的人格处于矛盾的
中西视野下女性小说的两性关系建构
作者: 梅丽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   性别叙事   两性关系   女性小说   中国女性文学   中西   女性主义思想   第二次浪潮  
描述: 如何建立理想的两性关系,重塑女性形象和价值,是女性主义的核心话题。本文以美国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中的三部重要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和中国女作家池莉、张洁和徐坤的小说为案例,平行展开探讨,分析两者在性别建构模式上的相似之处及差异。通过这种对比,力图挖掘西方女性乌托邦小说和中国女性小说的哲学基础及其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阐述其进步意义和局限之处,以期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女性文学的性别叙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