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李玉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孙艳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李玉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一名女性导演,李玉的电影作品关注当下社会女性的命运走向与情感诉求,为观者呈现命运多舛并饱受争议的女性形象,她被媒体称为中国女导演中最有劲儿的导演,其拍摄方式常常是"恶狠狠"的。本文选取她近期拍摄的几部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解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导演与导演的女性视角
作者: 王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视角   男性导演  
描述: 我国的电影艺术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史,自从电影诞生后,银幕中闪现出许多形象鲜明且个性突出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银幕中的女性形象彰显出独特的女性魅力,展现出她们对于生活和命运的理解。本文试图站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例举出我国多部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并进一步解读不同性别的导演在创作影视作品时在叙事视角和形象刻画中存在的差别,最后分别例举出我国男性导演和女性导演在构建女性题材的电影中对女性给予的关注。
199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纪录片导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露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台湾纪录片   1990年代   女性形象  
描述: 1990年代以来,台湾的女性纪录片导演们创作出了一系列多角度的纪录片作品,她们用手中的摄影机记录下了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文化中的女性群体。本文将首先对台湾女性纪录片导演的创作进行概述,分析其创作语境并介绍台湾几位优秀女性纪录片导演的创作过程。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将纪录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归类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透视多样女性形象。同时,将女性纪录片导演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相联系,从“她”看“她”,要表现的是女性导演与所展现的女性形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女导演通过纪录自己来探讨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也会通过再现她人的“故
21世纪以来中国女性导演的电影创作探究
作者: 牛碧玲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21世纪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描述: 本文以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为依据,选择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女导演的电影进行分析。首先是从中国女性导演整个历时性的发展中,探寻进入21世纪以来女性导演的电影创作所发生的一些改变。其次是选取某些具有明显女性电影特色的影片进行文本细读,主要是从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对于影片内容的女性主义解读。在对影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独特心理和精神的深入挖掘中,探寻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因素。其次是有关电影语言的分析,即在电影中,女性导演如何运用电影表现女性意识,对电影语言进行性别化的读解。最后是将女性导演的主流商业电影创作与女
论凯瑟琳·布雷亚电影的女性意识
作者: 陈闽璐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身份建构   凯瑟琳·布雷亚   女性意识  
描述: 凯瑟琳·布雷亚是当代法国最具争议的导演之一。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她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注入影片,将自己的女性意识投射到创作中,用颠覆传统影像的方式,表达她对父权传统文化的思考,还原女性真实的生命诉求和情感欲望,呼吁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引领人们重读长期以来被污名化的女体,重塑女性形象,并尝试建构外在于文化的幻想空间来取代现实世界。凯瑟琳·布雷亚的电影不仅极大推动了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也对当代女性的生存、发展有着启示性的意义。她让更多女性从传统文化心理中挣脱,开始形成自主意识,思考自身的生存处境,并主动寻求实现自我
论女性电影形象中的自我与性别意识表达
作者: 尚文思琦   雷雷   王博涵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贞女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导演进入男权话语体系下的电影市场,使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区别于男权制度下符号化的象征,从而具有真正的自我意识和性别意识。文章从当代优秀女导演许鞍华、李少红、李玉、宁瀛的经典影视作品入手,重新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荡女(荡妇)"、"贞女"、"圣女"的分类并依照此分类来归纳上述导演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所具备的特征,探索女性电影中角色设置所体现的女性精神性别与自我意识的表达。
许鞍华与徐静蕾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作者: 谭舒怡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来信   女性导演   异同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艺术风格   表达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描述: 许鞍华和徐静蕾同为国内著名女性导演,本文以《女人四十》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电影为例,主要从艺术风格、创作心理两个方面比较了两位导演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