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创作
作者: 张鹏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创作   唐诗   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就唐诗中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女性创作及女性形象在男女创作中的相通相异三方面,对唐代女性文学(此指男性创作中女性题材诗作与女性创作)作了粗浅的探讨.首先概括出在不断发展的唐诗中女性形象的大致面貌及其演进历程;继而勾勒出唐代女性诗歌创作的概貌及总体物质,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唐代女性创作的兴盛是中国文学史上女性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最后,从女性形象的角度,对男女创作的异同试作分析...
金庸的悖论: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性观
作者: 丁莉丽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意识   武侠小说   女权主义   悖论   女性创作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男权传统   男性神话  
描述: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显示了金庸充满矛盾的女性观,并最终形成了他有关女性创作上的悖论:对传统男权尺度与现代女性观的双重沿袭与反叛。
女性主义在中国
作者: 蒋岳红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中国文化   大众文化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创作   女性艺术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如果我们一定要在今天的中国来谈论女性主义,我们会发现——我们是在自言自语。我们没有听众,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听众。有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能是听众。我们处在一个多多少少有些尴尬的语境里:寻求回应,却不知道究竟要和谁去说;需要支持,却连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服。这是女性主义在中国,准确地说是西方女性主义在当前中国文化现况中的处境。 成为边缘的中心,成为相对的权威并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的本意,但事实是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什么东方女性主义,中国女性主义。就中国文化现况而言:在学院派的精英敏感地从西方“拿来”女性主义的同时,他们
关于女性批评的批评
作者: 楼益龄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性作家   生命存在   女性创作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阅读   女性主义   男性  
描述: 关于女性批评的批评楼益龄当人类不再回眸伊甸园的蛮荒时,男性和女性就携手创造了人类的历史,面对自身,人类从不否认性别是繁衍生命的两种符号;可面对社会,在某些时候,某种情形下,人类却自作樊笼式地下了太多的非自然属性的定义,性别角色的变异在社会特权的赋予和...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作者: 周艳芬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女性作家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作者: 周艳芳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女性作家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世纪末:女性文学话语的复归与重建
妇女的故事:有多少种可能?
作者: 艾晓明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外国文学   阿拉伯   文学作品集   女性创作   加拿大   故事   女性写作   出版界   女性文学  
描述: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的外国女性文学作品集“蓝袜子丛书”,共有10册,分别为法国卷《第二性》、加拿大卷《房中鸟》、俄苏卷《莫斯科女人》、德语国家卷《害怕爱情》、东欧卷《我曾在那个世界里》、美国卷《我,生为女人》、英国卷《自己的一间屋》、日本卷《清贫赋》、阿拉伯卷《四分之一个丈夫》、拉美·南欧卷《温柔的激情》,总计400多万字。这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集中地以女性创作为题介绍外国文学的尝试,每卷书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女作家各种体
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作者: 肖菡   来源: 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创作   超性别意识   性别立场   女性写作   新时期女性小说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虽然女权主义运动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为争取完美的人类生活而掀起的种种运动的一部分,然而它并没有给妇女解放和女性写作指出一条切实的可行之路.至少对我国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发展不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但女权主义注重性别立场,它揭示了传统文学为男性文学的实质,由此来思考中国女性小说将以何种姿态面对下一个百年时空也许不无启发意义。世纪之交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作为一种文化契机,在20世纪的人文精神背景上找寻一条更自由更壮阔、人本意识与文本意识兼备的女性写作之路,应该是女性文学批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男人和女人都是人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