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回眸:新时期女性写作的缘起
作者: 邓如冰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文学   摹仿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论文将新时期第一个十年(1976-1985)的女性写作置于当时中国文学的现实背景之下,探讨其在新时期初期发生、发展过程的原因和特点。此期的女性写作是在主流文学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女作家们对人道主义的热情关注和独特解释奠定了她们在十年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潜意识层面看,这也是她们为了置身于主流文学史而“摹仿”男作家的写作策略。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的意识在作家们对男/女关系的叙述和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流溢出来。
对主体文化的妥协与篡改——谈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写作的兴起
作者: 杨鸿雁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代   女性写作   性别角色  
描述: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男女性别角色界定严重两极分化的时代,是谈性色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体文化价值对女性的期待都是理想的“永恒的女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大多被局限于家庭。但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引发的对个性化和想象力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思维的禁锢,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兴起也提供给了女性作家可以接近的文体,所以女性写作在这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时代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男性文本中不真实的女性形象。此时的女性写作大都采取了表面上与主体文化妥协实则篡改的方式,虽然这种篡改有时候只是悄悄的、隐蔽的努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作者: 程清慧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负开放   开放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性写作研究在 2 0世纪末的中国成为人文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而八九十年代 ,作为女性意识在文学中最为蓬勃的一个时间界定 ,女性写作话语空间无论在纵向的挖掘还是横向的拓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但是我们又隐隐约约可以窥视出女性写作话语的一股暗流 ,即从“开放”到“负开放”的姿态演变。
论黄碧云小说的女性写作实践
作者: 陈瑜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言说   书写权力   女性写作   黄碧云  
描述: 黄碧云是香港九十年代的一位新锐作家,她的创作被多位学者看作是女性写作的一种范例。本文要研究黄碧云的女性写作实践。本文对女性写作提出一种新的理解,即认为女性写作是写作主体基于女性的立场/位置所进行的一种抵抗主导宰制意识的策略性行动。根据这种理解,文章从四个方面切入研究黄碧云的女性写作实践:一、研究其性别观念及写作理念;二、以其早期的小说集《其后》、《温柔与暴烈》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三、以其中期的主要作品《烈女图》为例,分析她的历史言说策略;四、以其后期代表作品《媚行者》为例,分析她在书写创作上的自
女性经验与当代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郭春晓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起步较晚,受西方女性解放思潮影响较大.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朱虹翻译了《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和《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其中关于女性文学批评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引起国内评论界的极大关注,由此引发了对国外女性主义思潮的翻译、研究?
从女性文学到女性写作——理论界定的可能与尝试
作者: 张昊翔   来源: 文教资料(初中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转向   理论界定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象征性秩序  
描述: 从女性文学到女性写作的嬗变不仅代表着一种理论表述上的集体更新,更意味着不断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和整个后现代思潮发展中汲取营养的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在实践中"主体化"的操作动向。然而这次大规模话语转向的背后,是一次理论界庸常的名词更迭,抑或是在中国语境下成功完成的与当今西方女性主义前沿接轨的话语历险?本文对于从女性文学到女性写作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的具体现象以及潜藏其中的一整套后现代话语内核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和剖析,并力图在廓清话语迷障的前提下给予女性文学和女性写作界定的可能以及尝试实践。
表意策略:大众时尚与欲望消费——论二十一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流向
作者: 王金城   陈盈   来源: 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时代   大众时尚   文化生产   女性写作   道德重构  
描述: 本文对女性市场写作路向的发展轨迹、深层原因和思想启悟进行了客观描述与理性透析。认为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女性文学已经出现一条欲望狂欢的市场写作路线,其根本原因在于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审美嬗变,作家另类出征的名利心理,作品欲望叙事的话语构建,读者隐私窥探的欲望想象和出版流通的营销造势及其相互运作。最后指出市场写作的局限性以及道德重构与家园守望的必要性。
试析《傲慢与偏见》和女性写作立场
作者: 韩伟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主体意识   女性写作   女权   叙述格局  
描述: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作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建构一个全知视角下具有一定限制性的叙述格局,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作家拒绝男性的宏大叙事和写作范式,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特立独行地撑起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确立了女性写作的基点.
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
作者: 屈雅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躯体叙事   私人化叙事   双性同体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女性写作出现了两次高潮。从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第一次以群体规模出现,到90年代“女性写作”命名的出现,昭示了女性作家性别意识由弱到强的自觉过程。8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引入中国,催生了本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理论来源于西方,而在女性写作实践和批评领域的接受中,存在着“误读”和“误解”的现象。西方女性主义生发于妇女解放运动。在初期,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力,两方女性主义强调女权以对抗男权。随着女性主义对于社会文化的渗透,人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是男权还
性别、种族、文化
作者: 刘心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美国华裔   女性写作   种族   性别  
描述: 本选题以西方经典女性主义、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种族理论、后殖民理论和文化批评的相关成果为参照,选取有中国血统的美国女性公民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其女性主体性和文化身份的独特构成。本文围绕美国华裔女性文本中的性别、种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美国华裔女性主体的多元建构以及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其对于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和文化批评的建设性意义。 20世纪的女权主义以强烈的性别色彩和主体意识为妇女谋求解放,但是其单一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立场却导致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分化。与西方经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