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写作】搜索到相关结果 383 条
-
性别虚构·对话与潜对话·女性书写的现实激情
-
作者:
荒林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性别虚构
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对话与潜对话
女性书写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
描述:
一、性别虚构人在认识一个事物前,几乎都有一个先在的“成见”,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就事物论事物,事物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感觉之先,往往被我们的语言先期抵达,因为人要借语言方可认识事物、说出事物。这就构成一个悖论,语言和语言必构成的“前见”(或“成见”),成...
-
性别视角及其限度——女性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
作者:
汪正龙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作家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性别视角
女性写作
劳伦斯
女性文学
女性阅读
女性主义
-
描述:
性别视角及其限度——女性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
蝶变——重访“新三巫”
-
作者:
林宋瑜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访
访谈录
《大家》
大学教授
批评家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1996年,云南的《大家》杂志在第1期发表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与批评家王干的对话“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这篇对话,戴锦华在收进她个人的集子《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中标题换为“女性写作脉络与男性
-
辉映世纪的女性写真--论当代女性小说的历史嬗变
-
作者:
董之林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嬗变
女性小说
妇女解放
中国女作家
女性角色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写作
当代女性
知识女性
茹志鹃
-
描述:
本世纪中国女作家及其丰富的小说作品为女性文学研究开拓出非常宽广的视域,假定我们可以将对历史的回溯与辨析作为认识女性小说的前提,那么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女性小说属于本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的话语范畴。正如我们认为女性是一种历史的存在,由此生发出的一切命题,其来龙去脉都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连。女性文学在20世纪以格外醒目的方式提出,女性小说和女小说作家群之所以在当代文学史上越来越享有重要地位,这并不是个别人出自书斋或学术象牙塔内的冥想,而首先与20世纪蓬勃兴起的民族独立、人类解放的发展总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
-
重重帘幕密遮灯(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写作)
-
作者:
徐坤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作家
女主人公
女作家
王安忆
写作实践
文学写作
女性写作
迟子建
徐小斌
-
描述:
毋庸讳言,90年代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就是“女性写作”命名的凸起。我指的是对这样一种现象的“命名”,而非女性作家的写作本身。因为女性作家并非从90年代才开始写作,历史上自从有了文学这门关于语言文字的艺术那天起,女性就已投身其中。为建立这门艺术的规范而效力,并已取得骄人的成绩。只是,一部男权文明史极力将她们排斥于历史之外,轻描淡写,使她们在历史的景框上淡出。女性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实践”,在以往的文学史中,一直被归在其它诸种文学潮流之下予以论述。因
-
初识戴锦华
-
作者:
徐坤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女批评家
女性主义者
女士优先
女学者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尼古丁
评论家
-
描述:
戴锦华不说话的时候,谁也想象不到她就是那个文笔犀利文风恣肆的戴锦华。她随意地坐在那里,秀秀气气地,穿一种淡栗色的斜纹亚麻布衣裙,一头长发松松地束在脑后,妩媚的杏眼在镜片后淡然地闲望,样子安静极了,也舒泰极了,整个儿就是一副男权社会所认定的那种“小女人”和“乖女人”形象,谁也没法把她从一群安闲坐着的女作家女学者们堆里分捡出来,也不好猜想她有什么意外的风采。
-
本文叙事与话语意蕴
-
作者:
李霆鸣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叙事策略
文本叙事
身体叙事
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徐小斌
-
描述:
本文叙事与话语意蕴李霆鸣90年代的北京文学,以小说创作为主体的女性主义写作,真正开始走进了一种语言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男性“菲逻各斯中心”(Phalogocentric)的解构、颠覆与逃离;一是对新的女性特有话语场的寻求与开辟。女性...
-
战争让女性思考--伍尔芙《空袭中的沉思》文本意味和文体独创
-
作者:
代绪宇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读与欣赏
意识流小说
伍尔芙
女权主义思想
女权主义者
希特勒主义
女性文学理论
文本
女性写作
战争
-
描述:
身为女性,尽管受到高等教育,又长期在高校任教,也常常接触到很多女权主义理论,甚至与中国当前最优秀、最前卫的女性文学理论家交往较多,我却对女权主义思想并不感兴趣。即使她们身为学者,我也觉得女权主义者违背了女人直觉大于思考的本性,她们“沉思”得太多,感悟,特别是情
-
9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西方男人”
-
作者:
杨定明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人
女主人公
女性经验世界
他者
王安忆
中国女性文学
文本
女性写作
男人
第三世界
-
描述:
阅读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的许多作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性经验世界中的"他者"——即异性方往往会出现西方男人,并且这些西方男人在文本中常常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而如果我们将这种文化现象与"后殖民"时代的第三世界现实背景
-
别种走向——略论潇琴的《大欲之魂》
-
作者:
焦兰周
来源:
泉州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不可否认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西方女权主义
文学评论
文学思潮
文学写作
女性写作
当代女性文学
-
描述:
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作为一种庞大的文学思潮撼动了整个文坛。在历时性上它承续了"五四"女性作家的自主精神,在共时性上融合了当代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女性文学竭力挑战男权中心话语模式,呈现女性身份、构建女性话语空间。不可否认,女性文学拓宽了我们的写作空间,激活并点燃了我们的文学"想象",引领我们进行更深、更广的文学领域探索。但是由于她们过度地"固守"和"捍卫""自己",及由此而来的复制和克隆的弊端也衍生了相当的不足和缺陷,题材的匮几乏和形式的单一更是束缚了女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这是我们共同的隐忧和担
<
1
2
3
...
32
33
34
...
37
3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