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
作者: 张彦芹   来源: 商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始终是一种与时俱进、持续不断改造社会的解构力量.西蒙·波娃经典的表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女性研究的学科化没有国界和民族界限.女性写作的积极意义普遍存在.
商品经济消费观对女性创作的负面影响
作者: 何彩凤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商品经济   消费   女性  
描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烈。女性作家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入了世俗的圈套,越来越多地考虑市场消费群体的阅读欲望,而在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上,迎合世俗的趣味,甚至提出富有诱惑性和刺激性的概念,忽略了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关注,造成了人文关怀的缺失,违背了女性写作最初的价值意义。本文结合商品经济现状和消费的特点,分析女作家在创作上的商业化痕迹。
从夏洛蒂到西苏的女性话语权构建
作者: 朱巍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失语症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描述: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性主宰着文学叙事空间,女性成为被剥夺声音的群体,处在沉默的失语状态。从早期单纯的女权抗争到20世纪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们逐渐认识到抗争的狭隘,把重心转移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层面。从英国的夏洛蒂、伍尔芙到法国的西苏,她们不断吸收和发展前人的创作成果来试图构建女性独有的话语权,走出"女性失语症"的尴尬情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实现女性独立解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战争背景下的城市文化与女性写作——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一种解读
作者: 朱念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战争   城市   40年代  
描述: 虽然沦陷区女性文学关于城市的书写只能作为一种异质的书写方式进入作为书写重心的乡土文学,而且背负着现实政治的沉重负担,但它却以其创作实绩构成了战争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一翼.女性书写对于市民阶层生活的精准把握颠覆了传统的审视城市的眼光和角度,将日常的凡俗生活写出一派泼辣景象.
女性文学的世纪梦
作者: 郝明工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的中国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如何评价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必须置于现代转型的中国过程之中来进行历史考察,以探讨女性文学在20世纪中国出现的可能性。传统的女子文学与现代的女性文学之间的文化差异,直接表现为是否出现了女性写作,20世纪中国的女性写作应该是现代女性的个性化写作,而20世纪中国的女性文学应该是基于女性写作之上的人的文学。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普遍出现,女性文学在现代中国开始成为梦想成真的文学现实。
现代城市与女性文学的关系
作者: 吴敏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陷落   女性写作   城市  
描述: 城市为女性及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女性文学将女性置于城市社会背景中,展示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状态,叩问女性自我追求之旅。城市在为女性提供舞台、营造自由的语境的同时,消费文化的社会背景也将女性推入了欲望与消费的漩涡,使女性再一次面临陷落的危机。
90年代女性文学中的性别意识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品牌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性特征   女性写作   性别意识  
描述: 九十年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来自西方的女性理论对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经历迥异但又独立前卫的女作家们,首先开始自觉地用文字表达对现实女性生存态的关注和焦虑。作家们把过去遮遮掩掩的对女性生活、心理等的描写重新铺展在新社会的朝阳下,为她们寻找生存的空间和深入开掘女性的独特性,使她们的生命更精彩的延续、追求更完美的实现。
浅析女性文学的“超性别写作”
作者: 周翠英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性别写作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从"超性别意识"的大胆提出到"超性别写作"的艰辛探索,无不体现女作家们对于真正的男女平等、双性和谐的不懈追求。而时下作者们仅有的女性意识,只是个人经验范围内有限地自省,在强大的男权传统下,她们孤掌难鸣、溃不成阵、纷纷倒戈。
才以成德 德艺双馨——明清皖北地区女性文学探析
作者: 谢静   毕新伟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才德相济   明清   女性写作   皖北  
描述: 明清皖北地区的女性写作构成安徽女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们通过诗词创作,表达了对日常生活、内心情感、个人志向的看法和认识,将个人才情与社会期望相结合,展现了闺阁女性的道德价值判断和历史生活面貌。
十九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关系网络
作者: 魏爱莲   云妍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   文学关系网络   女性写作   19世纪  
描述: 传统中国女性是在家庭背景内进行诗歌写作,自17世纪以降,特别是明代覆亡后,在没有家庭纽带关系的诗人群体中出现了重要的文学联系。这些诗人可在家庭背景外进行写作并希冀获得声名。这一关系结构为文学网络。网络采取正式的诗社形式,其组织的建立依不同群体而互不相同,但网络发展的总体模式并不受这些变体的影响。在个体相识者间,其距离可能会很远,书信便成为联结网络会员的关键手段。此外还有其他相关因素,诸如袁枚的倡导也很重要,袁枚鼓励女性读书、交游、出版作品。他是18世纪中期以来倡导女性读书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努力结束了18世
< 1 2 3 ... 37 38 3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