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作者: 于东晔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文化派生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翻译介绍到中国。此时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正从“男女都一样”的政治话语遮蔽下苏醒,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提供的批判男权秩序及文化的立场和方法,正与这种苏醒相契和,因而对中国的女性书写产生了极大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女性书写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批评的影响和对创作的影响。在批评影响中,由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自身的开放性,以及八十年代中国的思潮流派热、方法论热,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本论文采用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
论黄碧云小说的女性写作实践
作者: 陈瑜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言说   书写权力   女性写作   黄碧云  
描述: 黄碧云是香港九十年代的一位新锐作家,她的创作被多位学者看作是女性写作的一种范例。本文要研究黄碧云的女性写作实践。本文对女性写作提出一种新的理解,即认为女性写作是写作主体基于女性的立场/位置所进行的一种抵抗主导宰制意识的策略性行动。根据这种理解,文章从四个方面切入研究黄碧云的女性写作实践:一、研究其性别观念及写作理念;二、以其早期的小说集《其后》、《温柔与暴烈》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三、以其中期的主要作品《烈女图》为例,分析她的历史言说策略;四、以其后期代表作品《媚行者》为例,分析她在书写创作上的自
女性禁忌的破除与新时期女性写作
作者: 唐晓玲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禁忌  
描述: 本文从女性禁忌的破除这个角度入手,重点论述了以下 三个问题: 1.倡导有爱的婚姻:对女性不贞观念的冲击。笔者认为, 新时期女性写作对女性禁忌的破除,是从对封建
在追溯中前行: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的“母系史”创作
作者: 姜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系史   母亲形象   女性写作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家族小说几乎都是以男性为主体,以“父-子”关系为中心,以“祖父-父亲-儿子”的传承为链条谱写的父系家族史,母系血脉链条在文学中长期被忽视、被割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张洁、铁凝、徐小斌等女作家创作的“母系史”小说连缀起在文学文化上被割裂的母系血脉链条。这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文学行为,一方面它介入世界和历史,关注包括妇女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命题,体现着女性对世界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她从旧的世界叛逃,从人性立场对男权社会中的妇女命运进行辨析,也用以个人名义传导的女性经验来对抗在男性文本中
当代中韩女性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 陈铉美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批评   女性写作   双重角色  
描述: 本文重点关注中韩两国20世纪80——90年代女性小说的比较研究课题。对80年代之前的女性文学以时代背景为梳理框架,对80——90年代的女性小说则采取主题比较研究的方式。性别批评因特别关注社会文化问题而被认作19世纪社会文化批评的复兴。本文写作的理论背景与此有直接关系。性别批评在内容与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颠覆,波及文学活动各领域,它从性别角度切入文本,对作品形象、阅读接受、写作策略等文学整体流程各阶段进行重新审视。本文运用的主要批评思路是“性别批评”,主要视角是比较文学的批评方法,兼及人类文化学批评、原型批评
《傲慢与偏见》女性人物形象评析
作者: 王诗琳   来源: 荆楚学术2016年第六期(总第七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引起了人们思想的巨大变化。在这样一个时期,作为女作家的简·奥斯汀,所写的以描写恋爱婚姻为主题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极易引起女性主义批评者们的注意。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评判其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找出奥斯汀这一作品的进步与局限。
“城/乡”性别化与现代性叙事逻辑--重读《哦,香雪》
作者: 王侃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启蒙   现代性   女性写作   城/乡性别化   铁凝  
描述: 文章以"城/乡性别化"的视角重新解读铁凝的短篇成名作《哦,香雪》,以期解读出其叙事内部的现代性逻辑,以及这一现代性逻辑在"新启蒙"等宏大政治修辞的掩饰下对于女性形象的利用、剥削和榨取。通过对这一种叙事逻辑和这一种政治修辞的讨论,试图进一步推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写作在历史、文化、美学与政治等多个认知维度上的重新厘定。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论
作者: 阚鸿鹰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权批评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作为20世纪最具破坏力和蛊惑力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男性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和对女性文学传统的寻找,揭示了人类文明中的父权制的本质。它强烈要求打破现存的两性秩序,重新确立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以最终达到消解男性中心文化的目的。
从身体书写走向历史回望:管窥林白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熊骄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林白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民间  
描述: 从《同心爱者不能分手》(1989)到《一个人的战争》(1994)、《玻璃虫》(2000)、《万物花开》(2003)、《妇女闲聊录》(2004)、再到《致一九七五》(2007),进入新世纪以来,林白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示了她对女性写作出路的思考,这些作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作品的题材、语言、叙事主体,林白的创作视角以及观念的变化更值得被关注。林白的变化被评论界敏锐的捕捉到,并冠以精辟的点评,但总的来说林白是一个自觉的女性写作者,林白用她敏锐诗意的语言书写着那些有着女性成长苦痛、女性自我被男性秩序压抑、在绝望中的挣扎
复苏的女性:论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写作
作者: 叶淑雯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三恋”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对王安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三部作品——《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本文简称“三恋”,全文同)进行整体探讨,重点以“女性写作”为题,深入探讨王安忆在这三部小说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所探讨的女性权利等问题。本文分别从三部作品中的不同年代所展示出不同的女性形象、人生态度、对社会的表现、言行态度等进行认真的比较,并且从中深入探讨王安忆独特的女性创作理念、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本文认为,王安忆在“三恋”中,创作理念独特,写作手法新颖,创作风格独树一帜,突破了她原有的创作模式,
< 1 2 3 4 5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