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作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466 条
-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心路变化根源
-
作者:
韦家海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曹七巧
女性作家
童年经验
张爱玲小说
小说创作
根源
爱情
深刻影响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关注女性自身的生存境况和命运理所当然。在张爱玲所处的特定年代,女性的命运夹在历史缝隙中,也只有女性作家才更加切身体会到女性所处的凄凉命运。而张爱玲小说中的众多女
-
新黑人女性的呐喊: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特点
-
作者:
武清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女性作家
赫斯顿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文学
文学创作
黑人女性
女性文学
黑人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在为美国黑人文学带来一场革命的同时,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作家们通过特点各异的作品,在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文学领域为黑人文化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
-
传统女性主义的一次无意识回归
-
作者:
雷达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身体写作
女权主义
传统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长篇小说
无意识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回归
-
描述:
我不认识作者,也没有接受指定的阅读任务,我只是收到了一封诚恳的来信和分为上下卷的《浮途》(花城出版社)。出于好奇,翻开了《浮途》,却在不经意间进入了,先是消遣式地,终至津津有味地把一部长达七八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读完了。这是意外的收获。遂写下这些笔记和感想。女性主义话题,自新时期以来就在文学界不断轮回,到90年代中后期愈演愈烈,近年来,有关它的学理性研究固然在不断深入,但种种繁复现象似乎又将人们带入了迷惘。究竟怎样的女性视角才是理性的、文化的、有深度的,是与这个大时代相宜的?这是我每读女性作家小说都会有的一种
-
拥有最多读者的俄罗斯女作家:乌利茨卡娅
-
作者:
陈方
来源:
译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
读者
俄罗斯文学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体前后的俄罗斯在政治、文化和生活等发面发生的剧变,为文学带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冲击波,俄罗斯文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风格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计其数的文本更是令读者目不暇接,而多元化的审美和批评标准以及多个文学阵营的并存,也让一部作品的接受和评判变得十分多元,甚至截然相反.在这样的文学语境下,很少有作家能够赢得多方的肯定和赞誉,而在他们中间,能够经得起时光磨砺和沉淀的更是少数.而俄罗斯女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在她步入俄罗斯文坛后的近十年期间,她一直持
-
浅谈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陆文采
唐京连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文学道路
呼兰河传
左翼作家
三十年代
童养媳
生死场
肖红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观肖红全部作品里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并且主要是刻划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寡妇、弃妇、农妇、佣妇、乳娘、童养媳等形象。在与肖红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就其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来说,肖红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尽管冰心、丁玲在当时已经驰名文坛,但就其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来说,肖红要比她们深广一些。这也因肖红三十年代初走向文学道路时,不仅是她个人生活最艰苦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时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沦陷,迫使她离乡背井,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活。在国破家亡的日子里,作为一个进步的左翼作家,
-
走在归“家”的路上——评女真的小说创作
-
作者:
胡玉伟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话语权威
话语模式
女性作家
小说创作
女真
女性话题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女真精心建构的那个数量颇为可观的小说系列中,绝大部分作品与女性话题有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女真并非我们习见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者。她的小说既没有刻意确立一种女性的话语模式以对抗和颠覆男性的话语权威,也没有单纯地依赖女性的私人经验去营造一种高度个人化的言说领地并进而彰显所谓的女性意识。女真的小说叙事为读者展开的是女性在整个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生存景况和生命状态,这种超然于某种既定的观念或理论预设的写作姿态,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她的女性书写更接近于女性生活的“原生态”,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避免了
-
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世界
-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主人公
韦君宜
女性世界
新时期文学
女作家创作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青春之歌》
-
描述:
女性文学自五四时期兴起,至新时期中兴,直到90年代,其发展历程呈现出清晰的马鞍型脉络。女作家的创作视点亦随女性文学的兴衰强弱而变化,即从五四时期的描写“自我”到十七年的表现社会直至新时期以来的两个世界同时进入女作家的创作视野中。她们所塑造的一批批流光溢彩、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实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比之男性作家,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
孙犁女性描写的特点
-
作者:
李中华
来源: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孙犁
蒲松龄
文学园地
文学史
女性形象
-
描述:
很多男性作家善于写女性,很多女性作家善于写男性,而且,文学史上好像有这种规律:男性作家赞美的女性形象容易在文学园地里大放光芒,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蒲松龄以巨大的热情描写的青玉,曹雪芹描写的林黛玉、薛宝钗,冯梦龙极力称赞的杜十娘等,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明清女性戏曲作家的情爱书写
-
作者:
孟梅
来源:
中华戏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追求爱情
女性作家
刘清韵
丈夫
明清
女性形象
剧作家
顾太清
戏曲
-
描述:
明清女性戏曲作家单纯以爱情为主题的,有马守真的《三生传》、梁孟昭的《相思砚》、李怀的《双鱼谱》、曹鉴冰的《瑶台宴》、吴兰徵的《三生石》和《绛蘅秋》、顾太清的《梅花引》和《桃园记》,姚氏与其夫合写的
-
“疯女人”:女性作家的主体确认焦虑
-
作者:
任天华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曹七巧
疯女人
女性作家
张爱玲
焦虑
中国文学史
女性文本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疯女人”是19~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还是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她们的疯癫无一例外都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疯女人”意象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评论家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格巴和吉尔伯特的见解独树一帜。她们在对于西方19世纪女性作家的研究中指出,疯狂的女性人物通常具有女性本身的焦虑和疯狂的意涵。因此,疯女人的形象吸纳了女性作家的愤怒与不平,并在这恐惧不安的形象中为她们自己以及笔下的女性角色创造出“阴暗复本”。在这个意义
<
1
2
3
...
16
17
18
...
45
46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