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就这样优雅地老去
作者: 塔莎奶奶   来源: 作文素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优雅   18世纪   奶奶   园艺工作   生活乐趣   年轻女性   女性人物  
描述: 美国知名绘本作家塔莎奶奶,生活在美国佛蒙特乡间,击败众多年轻女性,成为日本媒体票选出的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第一名。她是懂得创造生活乐趣的老奶奶,住在18世纪的农庄里,柯基犬、山羊、作画、园艺工作是她的一切。
上官婉儿:当了皇帝30年女秘书
作者: 李毅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姓名   文化   中国历史   皇帝   张昌宗   细读   武则天   骆宾王   女秘书   女性人物  
描述: 细读中国历史,会让人发现这位女人的价值一连创造了数个第一,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的巨人:不仅为皇帝服务,当了30年之久的女秘书,而且又是一位留下完整姓名的王妃,还是一位被"情敌"不忍心杀死的漂亮女人和一位挖掘文化盛世的绝代才女。她,就是武则天时代的特殊女性人物,一代才女上官婉儿。
张延:把做母亲的感受融进角色
作者: 高桥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感受   饰演   母亲   风雨   婚姻   电视观众   张延   男人   女性人物  
描述: 张延再次走进观众的视线,为观众带来《金婚风雨情》《决战黎明》《我的三个母亲》中三个迥然不同的女性人物。对于那些为当年热播剧《粉红女郎》痴迷的电视观众,"男人婆"张延几年前的淡出演艺圈最让人惋惜。虽然比不上"结婚狂"刘若英、"万人迷"陈好顺风顺水,作品不断的风光,张延这几年的"淡出"也有让人羡慕的原因,她相夫教女,品味着另一种人生幸福。
浅析陈染小说中残缺的生命意识
作者: 冯超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小说   残缺   女性作家   生命意识   孤独   生存困境   女性意识   先锋小说   中国女性   女性人物  
描述: 作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中的女性作家,陈染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喧嚣之外,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诠释着当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困境。陈染的多部小说中都涉及到女性的孤独,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女性绵延生命中出现的意识断层,文章试图通过陈染小说文本中女性人物解读,剖析出当代中国女性身心分离的社会现状。陈染凭借个体对生命的体认,对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残缺"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残缺"本是我们每个生命个体的主色调,是生命中无法摆脱的真实。生命是一列奔赴终点的满
弗兰纳瑞·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宗教危机
作者: 刘惠媛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合时宜   危机   男性人物   宗教信仰   麦金太尔   奥康纳   暴力   作品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弗兰纳瑞·奥康纳(1925—1964)这个名字在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史上一直闪耀着迷人耀眼的光芒,她被公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宗教短篇小说家之一。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作家和南方小说家,弗兰纳瑞·奥康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南方小镇和圣经地带,宗教危机是其作品永恒的主题。她试图通过小说唤醒生活在罪恶世界中迷茫的人们,帮助他们认识自身,并指引他们找到一条挽救迷失的精神和价值观的最好的宗教途径。事实上,在美国,宗
“潘巧云”罪不至死
作者: 乔宗玉   来源: 书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雄   水浒传   石秀   舞台   京剧   和尚   翠屏山   滑步   演出   女性人物  
描述: 初夏,在长安大戏院看当今为数不多的京剧筱派传人索明芳演出的传统戏《翠屏山》(取材自《水浒传》),我第一次在舞台上领略到筱派的风采,同时也重新审视了《水浒传》中"潘巧云"这个角色。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在香港影视剧中看到风情万种的伍咏薇、温碧霞、邱淑贞,惊为天人,其实,在我们京剧舞台上,半个世纪以前,筱翠
油画的语言标示和精神底蕴:记画家戴平均的丝绸语言和人文关怀
作者: 安子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丝绸   精神世界   绘画语言   艺术家   女性角色   人文关怀   当代女性   中国油画   平均   女性人物  
描述: 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雷蒙·柯尼亚,曾这样给"现实主义"定义:"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都创造着自己特别的‘现实’——外部的和内部的现实,用独立的、自己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一种旨在表现现实,另一种旨在通过比喻和抽象化给予暗示。"当戴平均的女性宫廷人物开始深入人心的时候,他毅然告别了这个题材,从丝绸这一柔和而悸动的介质重新出发,开始了他的"丝绸系列",把一个极具东方魅力的神秘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丝绸,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结晶,戴平均利用其出众的质地和飘逸的美感,表现了女性的至柔至美。将丝绸作为一种油画语言,本身就意
智性身体:A.S.拜厄特小说研究
作者: 徐蕾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智性   身体经验   小说研究   身体政治   抽象思维   身体形象   拜厄特   认知方式   女性人物  
描述: 凭借布克奖小说《占有:一部罗曼司》(Possession:A Romance,1990)而声名鹊起的A.S.拜厄特(A.S.Byatt,1936—),是当代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评论者们普遍认为,拜厄特的小说表现了作家对人类心灵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是一种以智性为主题的观念小说,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她的小说在另一方面
李鸣笔下的工笔仕女画
作者: 杨先让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女性美   美术系   中国传统   艺术大师   面貌   艺术形象   作品   仕女画   女性人物  
描述: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工笔仕女画在千人一面的局面中,艰难地走出几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们是王叔晖、任率英、潘洁兹、刘凌沧等。不久,由全国各地美术院系培养出来一批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青年画家,如雨后春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队伍中。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更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李鸣可谓佼佼者之一。 我认识李鸣是在十多年前,他年轻聪明,谦诚好学,没有有些年轻人常出现的那种求荣心切的浮躁毛病,他踏实稳重又肯思考,在艺术上既有悟性又有灵性。他专攻工笔仕女画,古代、现代仕女都画,技巧
《清明上河图》那个跳舞的女人
作者: 林玉凤   来源: 人民文摘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动态   服装   酒家   电子   母亲   展览   清明上河图   跳舞   女性人物  
描述: 《清明上河图》里,究竟有没有女人? 参观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展览时,突然觉得奇怪,怎么一路上看见的,都是男人和小孩,那些小孩,看样子也都是男孩。一直走到展览最后的一组画面,才看到一个小孩拖着的,看上去是母亲,却又不特别肯定那是个真的母亲,因为面容不太清晰,服装的分别也不够显著。 此时,同看的小孩嚷起来:“有啊,有啊,在楼上跳舞的那一个!”原来,在一幢酒家一样的建筑物的上层,有一扇窗户打开了,夜灯亮起的时候,有一个纤腰的女性的背面,她盘了很好看的发髻,窗里的她,上身穿了宽袖的上衣,两臂时而轻轻往上提,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