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勒克莱齐奥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
作者: 刘正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迷茫探寻   自我成长   成熟蜕变   女性人物  
描述: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是法国作家,当代法国文坛在世的文学巨匠之一。2008年他因“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文字简洁优美,修辞遣句恰当规范。因此,很多作品被当做学习法语的模范教材使用。不仅如此,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充满了异域风情,而且多以欧美主流文明除外的“非主流”文明、社会底层的边缘小人物及少数裔的妇女与儿童的生活与命运为创作题材。大多作品笔酣墨饱,淋漓尽致得抒发着他对这些身处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命运的怜悯之情。纵观其众多作品
人教社2013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魏婵媛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教社初中语文教科书   形象研究   女性人物  
描述: 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社会性别、行为方式与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教科书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及其反映的价值取向都会对学生性别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社最新修订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反思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首先,通过文献法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语文教科书的性别教育意义以及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应有的价值取向。然后,运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社2013版初中语文教科
规训与抗争:福柯权力理论视角下《无名氏》的女性人物解读
作者: 邹德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规训权力   抗争   女性人物  
描述: 《无名氏》是19世纪英国著名惊悚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的名作之一,作品自出版以来,深受当时读者喜爱,却因其描述的女性人物的反叛性而屡遭当时评论家的诟病。这部作品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生存背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但受到当时的道德规训,同时还受到不公正的法律的压制,其中一些女性人物对社会的不公正规训并没有选择默默承受而是奋起反抗,这为本文使用福柯权力理论来分析小说提供了可能。本文打算运用规训权力理论对这部小说的女性人物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能丰富、扩展对《无名氏》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及引言和结论部分:引言概述
《时时刻刻》中女性人物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孙旭阳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时刻刻》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迈克尔·坎宁安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他相信文学是艺术传播美学和美德的最好形式,并且能教导女性如何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都拥有自己的生活。因此,他描绘的人物非常生动并且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他凭借小说《时时刻刻》而备受关注,这部小说出版于1998年,1999年获普利策奖和福克纳奖。在《时时刻刻》这个故事中,他用《达洛维夫人》作为线索,讲述了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中三位女性的一天。本文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进行分析,揭示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受到的精神压迫,以及她们在受压迫的状态中惊醒,进而反抗的过程,最终揭示了
《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女性人物的后殖民释读
作者: 王博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亚历山大   四重奏   女性人物  
描述: 《亚历山大四重奏》中女性人物的后殖民释读
《欲望三部曲》的主题研究—女性人物视角
作者: 张莹   来源: 外交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欲望三部曲》   主题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首选回顾了以往对德莱塞及其作品的研究,总结了已有的关于德莱塞及其作品的研究大体上不外乎分为三类:人物分析、风格描述、主题挖掘。本文采用传统的传记及历史分析并结合作品文本分析的方法,旨在从女性人物视角对《欲望三部曲》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换言之,对《欲望三部曲》中的主题挖掘离不开对其中女性角色的精深研读。纵观这部三部曲中的《金融家》与《巨人》,女性对于金钱与权力的贪婪,柯帕乌对女性的追求显示女性既是消费的主体也是被消费的客体,这一切都指向了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主题,而《斯多葛》中对女性人物的描写又指向了寻
《战国策》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薛应全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风貌   《战国策》   女性人物   艺术特色  
描述: 《战国策》一书中,除了对谋臣、策士的记录之外,女性人物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女性人物的描写和记录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并不是十分突出,《战国策》的编撰者们在书中灌注纵横家的思想之时,注意到了女性人物在社会中的作用,特别是当时的政治女性,她们接近权力中心,以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在男权社会中进行着博弈。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空前动荡,思想相当活跃。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乱,上至周天子,下至普通百姓,生活在一种瞬息万变的状态之中。社会中的各种力量都不能完全使自己处于绝对的优势或不败地位,统治阶层对
女权主义视角下比较分析《人性的污秽》中女性人物
作者: 乌兰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的污秽》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1933—)获得了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几乎所有文学奖项。作为20世纪重要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论文和散文集等。2000年《人性的污秽》问世以来,罗斯在文坛的领军位置更加牢固。该小说主题覆盖范围广泛,其中包含了学术环境、种族问题、身份危机、政治正确性和女权主义等。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和分析三位女主人公,并找出导致她们共同命运的根源。小说的背景是1998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事件。也就是在这同一年男主人公科尔曼·西尔克的生活深入了一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品特三部戏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裴绍燕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哈罗德·品特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话语分析,呈现哈罗德·品特戏剧中女性人物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演变。在品特的戏剧中男性人物总是试图通过话语来支配女性人物以巩固她们在父权社会中的主宰地位,与此同时,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觉醒到最后的积极抵抗,女性人物利用话语作为武器来获得女性的独立和权利。然而品特又是是一位身处女权运动蓬勃发展时期的却带有父权思想的男性作家,这就导致了品特笔下女性人物的复杂性,使得他的女性人物同时具有消极积极两个方面的特性。本文选取了品特剧作《房间》、《归家》和《山地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为研究理论,
政治规约下的“日常生活”呈现:从女性人物角度解读“十七年”短篇小说
作者: 王晓庆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十七年”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日常生活”与个体人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自1980年代以来,有关它的文学叙事及相关文学研究方兴未艾。而在此前由于“日常生活”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拒斥,在“十七年”文学的叙述中处于离散的状态。短篇小说因其能够快捷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日常生活”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了呈现。文学文本“日常生活”的呈现都有女性人物参与其中,在“十七年”短篇小说中亦然。以“女性人物”观照“十七年”短篇小说可以发现,在时代政治的强大规约之下,不论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公共空间,还是个人的日常活动中,“日常生活”的表征趋向于“崇高”、“纯
< 1 2 3 ... 23 24 25 ... 73 74 7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