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书写】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执着的追寻
-
作者:
邱春晖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话语
女性书写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经历了从“人的自觉”向“女性的自觉”的转变过程,80年代以后女性写作开始从整体的文学潮流中分离出来,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王安忆的研究主要放在性别的框架里,立足于小说文本和作家本人,通过与其他女性作家叙事及男性叙事比较,力图揭示因性别经验及人文立场的不同而造成的对两性的形象和塑造,对女性欲望及自然属性的呈现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探索王安忆对女性意识的独特理解。 无论是其小说中男性形象由理想化还原至本来面目,或是对恢复女性自然特性的提倡和反思,或是女性对精神交流的
-
明清才女 文史飘香
-
作者:
蔡菡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女作家
女性书写
才女文化
-
描述:
翻开中国的古代文学史,从先秦文学到明清文学,能在这五千年的文学记载中留下姓名的女作家屈指可数。对于女作家来说,她们并不是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仅仅是走动在男性的目光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明清两代的文化氛围所启迪的是才德兼备的淑媛才女,以“才女”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多。她们的文学书写,形成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却最华丽的盛宴。而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明清女作家在现在的文学史中还是空白之页。 本论文从明清才女自身、男性文人眼中、大众接受、比较视野四个维度对其创作进行初步的梳理。重新在历史的追索下探
-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
-
作者:
罗毅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生活
类型人物
典型人物
悲剧意识
女性书写
-
描述: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两个奇异的亮点。她们经常同时出现在评论家的文章里和读者的心目中。论者为何将王安忆与张爱玲联系在一起,相提并论?她们之间有怎样的渊源?归根到底,将两位相距半个世纪的女作家联在一起的关键词是上海和上海的女性。
以张爱玲而论,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以女性化的世俗取向,不同于“五四”激进女作家冰心、丁玲等的书写姿态,冷峻理性地审视着上海女性,鲜明地描绘出一群没落贵族女人的“太太生涯”,如《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以残存的青春成就一桩婚姻的白流苏,《金锁记》中被黄金
-
三面夏娃
-
作者:
林存秀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刘向
再表现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列女传》
阴阳观念
-
描述:
由于女性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人物形象一直处于被“再表现”的位置,被主观地塑造和赋予价值。男性作品来规范解释女性的行为举止,往往以男性为中心,把女性纳入“内”的规则模式,典范作品是表达妇女全身心投入到“内”的义务上。社会性别观点强调文化在人的主体身份塑造中的作用,语言文字符号中隐含着权力的运作。这种“再表现”中的女性形象,实质是一个矛盾价值的复合体,这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格。
本文对《列女传》的研究,就在文化的视角下,对于文本的“再表现”进行破译,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还原。由于刘向写作的
-
表现女性成长的文学应是健康的阳光写作
-
作者:
江湖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出版社
研讨会
贵州省
现代文学
女性书写
长篇小说
作品
心理矛盾
女性形象
-
描述:
表现女性成长的文学应是健康的阳光写作
-
中国女性文学当下生态的审视
-
作者:
毛正天
冉小平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作家
王安忆
九丹
大浴女
张洁
女性书写
长篇小说
生态
作品
长恨歌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当下生态的审视
-
女性写作:从情感倾诉到多声部合唱
-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形式
叙述者
女性意识
叙述风格
女性写作
女性书写
私人生活
叙述方式
性别意识
情感宣泄
-
描述:
“女性写作”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的“女性文学”概念有相承关系,它强调“性别差异”论,“试图将‘女性’从统一的主流话语中分离出来,寻求其独特的文学表达传统、特定的女性美学表达方式”①。应该说,女性写作在20世纪取得了重大的创作实绩,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同时又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与表达方式显示出对于女性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心理等种种原因,作者的性别意识与作品的美学形式往往难以协调,出现了诸如生硬图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政治文本(性别政治),文本外在美学形式局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