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体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论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
-
作者:
熊锦华
来源:
南方论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本文选取了余华小说中最具普遍性的三种女性类型进行分析,分别是天使型、妖妇型、自主型。通过论述,笔者认为余华并没有完全超越创作主体自我性别立场的局限性,塑造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表现女性的生命真实。他通过女性形象发出的仍然是男性的心声,显示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内在欲望,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人的期望,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在文学中的折射。
-
吴贞姬小说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石秋英
来源: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肉体
女性主体性
吴贞姬
-
描述:
吴贞姬成长小说《玩具店的女人》《唐人街》《幼年的庭院》中,各阶段女性的身体代表着不同含义:女性的身体分为肉体之躯和精神之躯。小说中“老奶奶”和“妇女”一代的身体属于肉体之躯。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老奶奶”的肉体是男性享乐、占有的对象,是商品化体制下的牺牲品;“妇女”的肉体则成为了社会的生育机器,但也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而小说中的“少女”,则通过精神之躯反映对社会现实产生的反抗意识,她们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当作统一的主体,去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本文通过解析各年龄段女性人物对待生活的方式,勾勒出了作者对韩
-
女性主体性比较——简·爱与蓓基·夏泼形象再解读
-
作者:
刘英
来源:
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简·爱
蓓基·夏泼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简·爱与蓓基·夏泼同为底层女性家庭教师,对世俗社会的强烈反叛是人物共性。作家对女性主体性的认知差异导致女性形象在主体性方面存在反差。首先,作家所处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们对女性不同的态度;其次,由于性别的影响,萨克雷主要着眼于女性对男性的外在依附,而夏洛特却能深入女性的内在。最后,蓓基·夏泼消极的主体性与简·爱积极的主体性对立着诠释了女性主体性。
-
从《寄宿舍》中“家”的多元形态透析女性主体性构建
-
作者:
熊丽丽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构建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寄宿舍》中,女主人穆尼太太不堪忍受丈夫的暴虐,冲破了婚姻的牢笼,在争取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完成了从沉默到觉醒,从边缘到中心的嬗变,向父权制度发起了强力挑战,逐步完成女性主体性的构建。同时,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也反映出乔伊斯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整个社会所处困境的深入思考。
-
消费时代影视中的城市女性研究
-
作者:
王琴
来源:
民族艺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时代
二律背反
城市女性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全面市场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一种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中国的城市女性遭遇风浪之先,经历了困惑、迷茫及自我的分裂和挣扎。在新世纪的中国戏剧影视中为我们呈现了这一过程及女性主体性追求的二律背反的存在:消费主义的沉溺与主体性的虚妄;消费主义的理性与主体性的呈现。
-
21世纪以来小说中“进城乡村女性”困境的文学书写
-
作者:
刘春洁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视角
身份认同
女性主体性
-
描述: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和乡村逐渐产生了分化,在现代化的推动下,农民不断从乡村流向城市。20世纪90年代,乡下人进城成为一股潮流。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乡下人进入城市谋求发展,许多作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文学书写,塑造了一系列进城乡下人的形象,其中不乏进城乡村女性的形象。笔者将目光聚焦于进城乡村女性这一群体,在对相关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后发现,进城乡村女性在城市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境。然而,在一些作家笔下进城乡村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在另一些作家笔下她们的主体意识却又被不同程度地遮蔽,甚至抹除掉了。本论文关注
-
《欲望号街车》中女性主体性建构
-
作者:
钟瑛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女性心理
《欲望号街车》
女性主体性
社会经济
女性身体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威廉斯的戏剧作品流露出对伴随现代物质文明而来的“文明病”,即人际情感冷漠的感慨。《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美国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之一。剧中描述了文明遭遇野蛮,疾病威胁健康,以及男人向女人施暴的主题。威廉斯笔下的女性人物是独立的和能动的主体,一直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并在女性身体、社会经济和女性心理等不同方面对女性主体性进行建构。笔者试图揭示剧中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嬗变过程及威廉斯女性人物观的变迁。
-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书评
-
作者:
史习斌
孙琳
王宁
夏凡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政治
女性生命
女性小说
价值立场
话语建构
文学叙事
女性文学研究
现代中国
女性主体性
李萱
-
描述:
李萱著的《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选题新颖,拓展了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了对梦幻文化的研究。该著作是考察女性生命存在与精神状况的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是考察现代女性文学话语建构的创新维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开拓和启发意义的别样思路。李萱著作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本期刊载书评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