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绿化树》与《爱药》中女性形象内涵研究
作者: 张淑琴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药》   女性主体性   《绿化树》  
描述: 《绿化树》中的马缨花与《爱药》中的露露·拉马丁都是作者以当代女性生活为载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两部著作均凸显了女性的主体性,肯定了女性欲望与平等的情爱关系,且赋予其人性以崇高地位。
以抗争求生存——论《空床日记》中的女性主体性构建
作者: 黄晓玲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空床日记》   女性主体性  
描述: 如何解构男性话语、建构女性的主体意识,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的重要主题。作为女性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一直致力于构建女性的主体意识。在《空床日记》中,她从解构父亲主体形象来消解父权,从女性形象的颠覆来解构传统女性形象,创立自己的话语模式三个方面来建构女性主体性,使女性成为真正的言说主体,最终阐明女性在复杂的社会中对自我的追寻和人生意义的探讨。
《千年圣殿》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
作者: 张藩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性   《千年圣殿》   萨拉·司各特   女性主体性  
描述: 萨拉·司各特(Sarah Scott 1720-1795)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蓝袜社”成员之一,小说家、历史学家、社会改革家。其作品《千年圣殿》因其乌托邦的主题和深刻反映了女性现实而得到广泛关注。一些评论家从乌托邦、女性空间、礼物交换等视角对此作品进行过诸多探讨,本文拟从女性主体性的角度去探讨智性对主体性的建构作用以及在主体性建构过程中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智性思想。主体性是指个人在社会文化建构的局限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周旋和协调。女性主体性要求女性肯定自身的能力,认识到自身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键力量,自觉追求
女性主体性建构:小说《明智的孩子》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
作者: 鄢寒梅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智的孩子》   叙事声音   叙事聚焦   女性主体性   叙事空间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20世纪英国最具独创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卡特擅长叙事,自称为“讲故事的人”和“打造叙事的工匠”。《明智的孩子》是卡特的最后一本小说,也被认为是作者最优秀的小说。自该小说出版以来,评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例如女性主义、互文性、狂欢化等。该小说内容丰富,叙事技巧独特,但是学术界迄今尚未对该小说作深入探讨和研究。本论文尝试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解读该小说,研究其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问题,以期获得对该作品的新认识。本文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介绍安吉拉·卡特和小说《
浅析英美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评《女性的书写:英美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岳俊琳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手法   世界文学史   心理刻画   西方女性   生活背景   女性文学研究   西方文学史   女性主体性   女权主义运动   关怀意识  
描述: 英美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到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其或浓烈多情、或豪放、或婉约的文学风格而受到西方文学家的热爱,并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美文学发展至今,其内涵不断丰富,其中的女性文学从女性角度出发,并结合西方女性思维方式、生活背景、审美观念的不同,利用情感描写、心理刻画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西方女性的命运、权利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来,可谓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瑰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突破:评韩立群《现代女性的精神历程》
作者: 李玉明   秦丽萍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精神历程   苏青   基本脉络   娜拉   女性文学研究   现代中国   萧红   庐隐   女性主体性  
描述: 韩立群的《现代女性的精神历程》(下称《历程》)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也是一个有待深化的课题,它关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其背后更是观念更新和变革的问题,为此,作者构建了一个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坚实而严谨的结构框架,并力图梳理、辨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而其探究的重心则是中国现代女性的发展和出路问
对新世纪女性文学批评的思考
作者: 张隆海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男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运动   叙事文本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叙述方式   女性主体性   现代文学理论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其中以欧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发端,其产生背景主要有两点:一是解放的新文化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再次高涨,鼓舞了女性离经叛道的倾向,而女权运动的存在是女性文学、批评发展的基本前提,并且女权运动又几乎是从对文学的习读开始的。世界性妇女文学的勃兴,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现代文学理论本身的危机,也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运而生。新批评的衰落,结构主义向解构批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