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对“十七年”时期(1949-1966)《人民画报》女性形象建构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曹兰若冰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人民画报》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十七年”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对于研究现代女性媒介形象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人民画报》作为一份承担着中国对外形象建设展示的大型中国国家画报,它所投射出的女性形象是有着丰富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十七年”时期的《人民画报》女性形象塑造方式极具研究价值。本研究着重利用内容分析法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多个层面来对“十七年”时期的《人民画报》进行编码。用大量的宏观数据研究与微观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准确地揭示《人民画报》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一般形式,
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董秋桐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意识形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以其新颖的节目形式和丰富的节目内容获得了空前的高收视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非诚勿扰》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它与以往的刻板呈现女性形象的电视节目不同,从表面上看,《非诚
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作者: 赵芬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海明威,二十世纪美国战后文学的典型代表,“迷惘一代”的代言人,对20世纪以及当今的美国文学影响深远。他以简洁直接的写作风格,耐人寻味的冰山理论,以及经典的硬汉形象奠定了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海明威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小说和短篇故事,最终于1954年以《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由于经常以打猎、钓鱼、拳击和斗牛作为写作主题,海明威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大男子主义作家。很多评论家认为海明威并不擅长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然而,作为一名求变求新的作家,生活在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海明威创作主题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男权主
转型时期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敏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康   心理分析   社会转轨时期   女性主义  
描述: 《嘉莉妹妹》(1900)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性,开创了美国现代小说的先河。这部小说因揭露美国社会的贫困悬殊和道德沦丧而被列为禁书。十二年后,小说才得以再版。无独有偶,贾平凹的转型之作《废都》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争议最大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由于小说中的描写有自然主义倾向,而所体现的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因此这部小说在出版半年之后被禁止发行。如今,相隔十二年之后,小说被允许再版。本文在广泛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对两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中具有相同历史背景
末路囚徒: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老处女形象分析
作者: 杨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错位时空   老处女   女性主义  
描述: ,她们身上的“异质性”得到了极大的凸显,不禁让人怀疑作为人的生存价值。本文集合了19世纪的三位男性作家具有代表性的四部作品,在论述男性作家对老处女形象所持有的态度的同时,通过女性主义的解读和福柯相关理论
《尤利西斯》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常漪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反叛   反叛精神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作品《尤利西斯》进行分析。文学史上,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男性作家笔下女性人物的文章比比皆是,分析中反映的文化心态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尤利西斯》对社会
女性的生存之辩
作者: 靳怀芳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他者   《第二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美国文学史上,西奥多·德莱塞创造的嘉莉妹妹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形象。作品中作者对嘉莉的“堕落”采取了“暧昧”甚至是矛盾的立场,当代的评论界也是从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成后来的毁誉参半的态度,随后则有人认为嘉莉妹妹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新女性”。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家贾平凹的《废都》也遭遇了相似的境遇,从出版到抢购再到封杀,以及后来的较高评价,《废都》诞生后可谓一波三折,而对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是颇具争议。有人认为作者刻画了几个不知廉耻的女人,也有人认为作者描画了几个有血有肉,惹人爱怜的女人。两部作品中对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作者: 胡樱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女性主义   《喧哗与骚动》  
描述: 他塑造的女性人物是冷酷的母亲和堕落的女儿,认为是康普生态太太对孩子的漠视和凯蒂的失真致使整个家庭的败落,福克纳的叙述技巧、男性对女性的仇视以及作者对女性话语权的剥夺,都体现了作者厌女症的倾向。 到目前为止这部小说很少被从女性主义视角去解读,本论文是从女性主义这个新的角度对小说进行重新分析,对福克纳的
从女性视角论女性文学
作者: 安书萍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性别语言   女性主义   两性和谐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兴起,是源于中国特定历史背景。几千年封建体制造成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在继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当今社会歧视女性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把女人置于生活的劣势。解决这些阻碍妇女解放过程中遇到的文化问题,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民主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解放意识空前高涨,加上对女性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引发了中国女作家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适时传入,促进了她们更自觉地从女性视角观察现实人生、审视女性命运
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
作者: 姜辉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二元对立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60年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思想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上个世纪后半叶最具活力的文学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