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现实与理想:薇拉·凯瑟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汪桃红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薇拉·凯瑟   女性主义  
描述: 的文化背景。男、女性人物形象解构了父权制文化对两性角色关系的界定。只有超越单一性别角色,融合双性同体和两性和谐相处才是改变现实,实现女性主义最高理想的有效途径。
迷茫与解脱:张爱玲小说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魏凯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悲剧。全文研究重点在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花凋》三部小说中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探讨遭遇不同、性格各异的女子共同的不幸命运,并对女性主义提倡妇女解放的方式方法做了深入思考。
迷茫与解脱
作者: 魏凯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悲剧。全文研究重点在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花凋》三部小说中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探讨遭遇不同、性格各异的女子共同的不幸命运,并对女性主义提倡妇女解放的方式方法做了深入思考。
浅析关汉卿杂剧创作中的女性主义立场:以《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为例
作者: 石岩冰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争精神   独立性   平民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关汉卿杂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的光芒与反抗的光芒。在封建时代,女性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的反映出社会现实和政治制度的本质。关汉卿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出路。
挣脱之后回归:论徐坤小说中女性主义的回归
作者: 郭文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挣脱   女性主义   回归   徐坤  
描述: 作为一名带着学者身份的作家,徐坤的作品并非仅仅对故事进行叙述,更包含了许多理论内涵,女性主义便是其中之一。女性是徐坤作品中永远的主角,她们不满于被男权制度压迫的生活环境,并进行自主地改变。然而
国内外女性民俗研究综述
作者: 陈秋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俗   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民俗学界"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女性的民俗文化探源"和"女性主义的民俗批评"两方面。中国民俗学者从学科发生始就关注女性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女性民俗研究
当代电视节目中女性主义传播内涵的解读:以《半边天》栏目为例
作者: 牛丽娟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女性主义   《半边天》节目  
描述: 基本实现男女平等或认为有时还有阴盛阳衰的迹象。但暗流仍在,我们仍需要女性主义运动的继续发展。以此为基点,笔者想从女性主义在电视节目《半边天》中的传播为研究对象,来展示女性主义在当今社会电视传播中的特点与缺陷,提出女性主义在电视传播中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觉醒·探求·解放:女性文学视角下美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作者: 赵静   孙瑜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对西方各个国家的女性文学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各国的女性文学作品又进一步促进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文章便是从女性文学作品的角度切入,分析了美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分别列举了三个
英美派女性文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作者: 钟瑜宁   李东亮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女大学生   女性主义   价值观  
描述: 英美文学中,有很多很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用自己的作品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在英美女性文学中,总是有那么一两位女性作家显得是那么地出类拔萃,她们有非常显著的女性主义和女性价值观。我们虽然不是与这些
美国女性民俗学研究述评
作者: 张翠霞   来源: 民族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性学   女性民俗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民俗学是女性学与民俗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国内的女性民俗学研究,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着重介绍了美国女性民俗学兴起与发展的历程,并对美国女性民俗学的学术定位、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作了深入探讨。当前,美国女性民俗学研究渐趋成熟并正向理论化发展。了解美国女性民俗学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方法,对当前我国民俗学,尤其是女性民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1 2 3 ... 8 9 10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