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8 条
-
荡妇与贞女: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吴从祥
来源:
天中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父权意识深深地影响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志怪小说的作者赋予异类女性以年轻美貌和主动投怀送抱的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渴求之情。大男子主义意识使异类女性往往沦为卑贱的报恩者、"偿债者"和受害者。贞洁意识使人们极力维护现实女性的贞洁,让一些失节的女性惭愧而死。
-
两性和谐共存的乌托邦:从生态女性主义看女性形象的未来
-
作者:
仝志敏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两性和谐
-
描述:
在一直以来的父权制社会里,作为被支配对象的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或者是沉默的。女性被扭曲的“他者”形象,直接导致了两性的不平等地位,觉醒的女性主义者开始了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状况
-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奥赛罗中女性形象的解读(英文)
-
作者:
翟永丽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规则
《奥赛罗》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她们尽管性格迥异,身份悬殊,却有着相似的悲惨命运。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认为两性关系的不平等是造成她们悲剧的最大原因。这种不平等超越了种族、阶级和身份,因此,作为男性附庸女性在男权社会很难摆脱受摧残的命运。
-
再解读《尘埃落定》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
作者:
尚美妹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再解读
《尘埃落定》
女性主义
-
描述:
再解读《尘埃落定》中女性形象的意义
-
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申玲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
丽蓓卡
女性主义
受害者
-
描述:
谴责前者,同情后者。因为人们觉着丽蓓卡这一形象是不道德的、轻浮的。但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她们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
-
歪曲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的女性主义批评
-
作者:
沈家乐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迪士尼
花木兰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指出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表现的女性解放实际上依靠“男性角色”来完成的,同时电影文本对于东方女性形象的塑造还带上了美国化的色彩。本文以女性主义各种理论对文本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分析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实质。
-
别样风景: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娟
来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通过电视广告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是如何的塑造出来,而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则能分析出大众传媒在塑造女性时的性别歧视和隐含的男性欲望和男权话语机制
-
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
-
作者:
周阿芹
来源:
语言与文化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首先简述了18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作者奥斯丁的个人经历,然后详细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具有女性意识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最后提出了女性意识对女性自身发展以及对女性主义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奥斯丁给女性文学研究带来的巨大影响。
-
自我的凸显和探寻:论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杨巧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丁玲
女性主义
-
描述:
丁玲无疑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作家,她自从1927年登上文坛起,一生笔耕不辍,她的个人性格、复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使她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从早期—左联—抗战这三个创作时期中,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完成了女性个人意识的寻找、确立到实现的过程。
-
失真的英雄主义——再论“拜伦式英雄”
-
作者:
陈晓琴
来源:
大学英语(学术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拜伦式英雄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拜伦的诗歌气势磅礴,包罗万象,抒情与讽刺运用自如。他四处游历的经历和传奇般的人生故事更使他声名远播。他笔下那些热情洋溢,追求自由的男主人公们仿佛是他自己的缩影,常常与这些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同时出现的还有众多女性形象,然而拜伦透过男性视角主观地将这些女性刻画为男性审美理想的载体。女性压抑的自我和话语权、作为男性的无私奉献者,与“拜伦式英雄”所呈现的个人主义、追求正义、富有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本文将通过女性批评的角度对比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和拜伦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更深刻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