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萧伯纳的“新女性”观:《圣女贞德》《华伦夫人的职业》
作者: 吴楠楠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环境   性格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语言诙谐幽默却又能针砭社会现实,蕴意深远,耐人寻味。他支持女性主义,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萧伯纳一生戏剧作品种类繁多,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京沪媒体对女性的话语表现研究
作者: 夏雯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内容分析  
描述: 本研究旨在展现媒介中对于性别的成见,揭示媒介中性别话语的运作方式,并尝试解释刻板成见等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研究过程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对所选择的四份报纸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呈现涉及女性报道的总体特征,并引入“京沪”地域差异等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展现京沪两地报纸在女性话语方面的差异;结合内容分析所展现的媒体在描述女性主题和特质方面的偏向,通过对报纸典型文章进行话语分析,阐释了报纸对于“母亲”、“好妻子”以及“剩女”等女性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通过分析认为,媒体放大了女性
“第二性”的生成与“她们”的命运:《羊的门》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刘烁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她们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认为是一部批判性很强的作品,它深刻剖析了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诸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女性主义理论作为观照,来分析和解读一下《羊的门》所呈现出的男主女从的中国乡土社会
女性精神吟唱:丁玲早期作品解读
作者: 白洪春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丁玲   女性主义  
描述: 丁玲作为二十世纪不可忽略的一位女作家,在她从二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末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都在笔耕不辍、奋笔疾书。而在她的创作中,小说一直是能够彰显她的创作水平和成就的一种文体。对于近半个世纪的小说创作,本文只截取了最早期的一段,也许是不成熟的一段,然而,这段小说对于研究者的意义却很重要。正因为它发表的早,有点生涩,作者最本真的情绪才会显露无遗。因此,对于丁玲这样一位个性极强的女作家,对其作品的女性意识的研究和分析就成了本文的重点。主要从自传性书写??从文本之外到文本之间的转换过程、文本中的男女两性形象对比观
女性的神话世界:瑞琪对男性神话之改写
作者: 刘映秀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瑞琪     女性主义  
描述: 本論文以神話的角度來探討瑞琪的女性詩學。瑞琪相信語言是父權社會用來箝制女性的工具,但同時也是女性可藉以反擊的武器,因此她特別關注女性的創作力,而瑞琪的最終願景,則是創造一個女性的神話世界。第一章討論瑞琪的文學成長背景,檢視她何以起而抗拒她所熟悉的文學傳統:瑞琪發現傳統文學無法貼近女性的生命經驗,同時文學作品將女性窄化為他者。第二章討論男性中心的論述如何扭曲女性形象。第三章探討瑞琪對神話的改寫,將傳統神話賦予女性意識;我著重於討論瑞琪如何改寫「追尋-解救」的男性英雄模式,以及瑞琪如何重塑女性英雄形象,挖掘出
女游新世代:部落格书写中的女性旅游论述
作者: 杨曾媛   来源: 淡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部落格   Goffman戏剧理论   女性主义   旅游  
描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旅行如何賦予現代女性不同於傳統女性的角色面貌,以及現代女性旅遊習慣所反映的社會意涵,因此本研究選擇發表女性旅遊經驗的部落格作為分析案例,從中觀察現代女性如何陳述自己與旅遊這項休閒活動的關係,以及社會對於女性旅行論述的觀感。 由於部落格是一種由使用者主導的個人化媒介,因而在發表文章的過程中,必然涉及到挑選、排除的書寫策略以提供讀者一個特定的閱讀框架,也就是進行個人「印象管理」的方式。因此本研究以Goffman戲劇理論的角度切入,藉此發掘女性如何透過旅遊與書寫的表演,來促成他者對其現代
个性与和谐:女人的圣杯:劳伦斯三部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郝红玲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性   圣杯   女性主义   和谐  
描述: ,本文认为简单地将劳伦斯定为男性沙文主义的或者是反对女性主义的是不公平的。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文对劳伦斯三部小说《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以及《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组分析,不受时间
超越女权—从伊迪丝·华顿的纽约小说看其性别观的转变
作者: 孟德燕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解构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大都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真实地描述了纽约的社会风俗和礼仪,辛辣地讽刺了上流社会的保守、虚伪和对人性的压抑。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纽约系列作品中,华顿描述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老纽约社会的婚姻和两性关系。这和她自身的成长的经历密不可分。她接受过老纽约社会对女性的教育——做上流社会客厅里的 “装饰品”,经历了婚后的苦闷和挣扎,最终挣脱了婚姻的束缚,成为一名以写作为职业的独立女性。 本
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
作者: 张晓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帝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遵循或违背父系社会规范的典型出现的。就是当代轰轰烈烈的女权、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也无法脱离这一命运。这并不代表女人像男人的一根肋骨一样,怎么样也摆脱不了男性的桎梏,而是女性勇于正视自己
反抗抑或投降:女性主义解读谭恩美的《造神之妻》
作者: 刘慧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位   认同   女性主义   抗争  
描述: 摘 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席卷欧美各国,它的出发点是不满于由来已久的妇女地位的不平等,主要目的是分析女性由压迫走向反抗的问题。由于以往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于是女权主义者把目光投向了女性作家,女性作品。将重点转向了女性经历。随着美国女权主义文学等非主流文学的发展,位于性别和种族双重边缘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备受关注,谭恩美便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谭恩美在1991年推出她的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评论称其为“谭的第二次胜利”,“它甚至超过了生
< 1 2 3 ... 13 14 15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