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招贴设计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作者: 张小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贬损   男权   挑战   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招贴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是一种直观化的表现形式,女性形象作为图形语言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商业招贴设计中运用女性形象作为传递商品信息的手段过于泛滥并有贬损女性的倾向。这种渗透在招贴设计中的性别差异,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性别形态意识。在当代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里,维护女性在社会精神层面的主体意识,重视女性在精神领域的自我精神维护意识,反思社会给女性冠以无形的精神枷锁的批判性思考尤为重要。看似风平浪静,一切都在平稳向前发展,但是难以避免存在内在的骚动和挑战。和谐社会形态需要和谐性别形态,对招贴设
苔尔芬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云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达尔夫人   女性意识   自由婚姻   《苔尔芬》   女性主义  
描述: 斯达尔夫人在长篇小说《苔尔芬》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苔尔芬,追求女性在经济、人格上的独立,渴望以爱情为基础的自由婚姻,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但由于男权文化的根深蒂固,这种觉醒还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汉宫秋》中王昭君形象浅析
作者: 黄秀雯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   选择   王昭君   汉宫秋   女性主义  
描述: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女性形象中独放异彩。本文从三个方面即王昭君四次自主选择的内容、女性主义理论观点以及马致远创作背景进行分析。王昭君勇于选择并尊重自己的选择,其形象的刻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原因。
“堕落”带来的女性地位的彰显:嫦娥与夏娃的对比分析
作者: 饶巾琦   来源: 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化   文学地位   嫦娥和夏娃   女性主义  
描述: 嫦娥的神话和《失乐园》中夏娃的故事有着相似的叙述模式和文化视角。在文化身份归属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女性角色有着相同的文化母题,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本文从这两方面,强调在父权制社会主导下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苦苦挣扎,用堕落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女性人物的文学地位是通过她们犯错,即以男性的观点,犯下原罪来得到彰显的。女性的叛逆精神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桎梏,创造反传统的女性文化。
小说《红字》的人物关系解读
作者: 林映春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霍桑   人物关系   主题   女性主义  
描述: 通过分析《红字》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存在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和情侣关系,认为小说作者霍桑赞扬了女性人物。批判了男性人物。他不仅是要揭露清教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也是想为受压迫女性寻找一条出路,就是建立一个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诗经》中女性美的表现
作者: 罗高兴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诗歌   源头   《诗经》   女性主义   古典诗词  
描述: 1《诗经》——女性美的源头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女性主义长河中,《诗经》无疑是水之源头,在305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的占1/3以上,它第一次广泛描述了与女性有关的内容,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周代女性生活的面面观。
女性主义与服装:时装摄影、时尚杂志、女性服装设计师视野中的女装
作者: 陶然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夏奈尔   女性服装   牛顿   时装摄影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服装的发展与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女装的发展体现了以男权中心主义为主的视觉传统,以及这种传统的演变和更替。在大众传媒中,时装摄影和时尚杂志是最能体现服装和社会关系的工具。摄影家牛顿的作品中
女性文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   妇女   文摘   女性主义   突破性  
描述: 发展,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现实妇女问题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取得了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父权制   女性文学批评   新启蒙   性别差异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
精神分析文论视野下的奥斯汀和伍尔夫
作者: 龚琳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意识   简·奥斯汀   精神分析   弗吉尼亚·伍尔夫   "灰姑娘"情结   女性主义  
描述: 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学史上两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们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女性文学创作上开辟了新的天地.本文结合她们的人生经历,分析了在其主要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和意象,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挖掘两代英国女性作家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探求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特征.
< 1 2 3 ... 12 13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