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十九世纪英国小说谈早期女性主义文学
作者: 甄艳华   李欣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爱情观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社会观   十九世纪英国小说  
描述: 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空前繁荣,其中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以女性为中心小说,这些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比以往更加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女性思想形态和生活状态,为此许多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都是从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开始的。本文借助于伊莱恩.肖瓦尔特等文学批评家的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理论,选取四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的代表之作,对小说及其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和社会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早期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
颠覆传统的女性主义文学——浅谈池莉的女性主义文学
作者: 余萌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三类女性形象   新写实小说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在当今蓬勃兴起,从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极其发展的依托来阐释她的兴起是有时代意义的。具体通过对池莉这位女性作家作品的解读及她作品中的三类女性形象来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是如何颠覆传统文学的。
女性文学的“另一半”一瞥——浅析欧美男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认知之路
作者: 赵峻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欧美文学  
描述: 综观欧美文学史,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与表现,应该是女性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男性作家的文本之中,不仅可以研究男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可以梳理男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认知与表达进程,与女性作家类似,它是循着历史发展,从“女人气”到“女权主义”再到“女性”的渐进之路。
承袭与反叛的双重变奏——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走向初探
作者: 王建成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承袭与反叛   女性主义文学   躯体写作   女权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作家从觉醒的那一刻起,就旗帜鲜明地反叛男权意识阴影笼罩下的女性形象传统,锐意于建立女性自己的话语,颠覆男性话语霸权。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承袭与反叛的双重变奏中却形成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局面,即它一方面呐喊出了女权主义的声音,一方面又陷入崇尚女性霸权、躯体写作的尴尬境地。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张奇才   王婷婷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莎玛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奈保尔的代表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莎玛这一女性人物形象。莎玛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印度教妇女,生活中受到种种压迫。她试图通过一些途径来反抗并寻求出路。但是由于男权社会的压制,她的反抗只是徒劳的,最终也无法获得独立;与非离散的女性相比,莎玛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她的家族分崩离析,她的丈夫只是个毫无优点的反英雄式的角色。莎玛所代表的离散的女性处于一种无依无靠、濒临绝望的生存状态。
三种存在方式的共现——电影《手机》的女性主义文学阐释
作者: 黄怀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手机》   传统观念  
描述: 电影《手机》的上映引发了大众的众多讨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分析,影片塑造的三个女性人物都具有已经觉醒了的自我意识,但传统观念的影响却深浅不一,由此产生了在男权社会中三种不同的捍卫自身尊严的做法。三位女性所代表的正是现代社会中女性的三种生存状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在中国的嬗变
作者: 王桂琴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次关键词的嬗变: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性别诗学。女性文学是一个颇具争议和歧义的文学概念,并且造成了批评与阐释的困难;相比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明确和清晰。女权主义代表了西方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偏重于政治和斗争性;而女性主义则深受西方后结构主义影响,偏重于文学、文化。女性意识带有性别本质论色彩,以社会性别替代女性意识必将给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话
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现代性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不应忽略的部分。本文以女性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梳理界定了女性文学概念内涵的现代性及女性文学、妇女文学、女性主义文学这三种形态,并从中国女性探寻建构自身的主体性价值这个角度,概括出“人———女人———个人”这一发展中的内在理路。鉴于女性文学批评建构自己的批评理论的必要性,作者在结语部分展示了以女性人文主义思想作为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点、价值目标的理论前景
美国华裔与非裔女性文学中母亲形象的对比研究——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女性文学为例
作者: 梁艳   张影   屈荣英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裔   女性主义文学   母亲   华裔  
描述: “母亲”这个角色至关重要,她本身对于人们来说蕴含的意义丰富,而且在作家笔下更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中外作家们笔下的“宠儿”。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母亲这一角色便更受少数族裔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钟爱。本文主要研究在少数族裔这个群体中同属于边缘文学,并受到主流文化排斥的华裔和非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女性作家笔下不同的母亲形象,分析具体原因并说明母亲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中的性别优势与性别陷阱
作者: 倪海燕   来源: 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陷阱   女性主义文学   性别优势   女性写作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学研究都呈现出繁荣景象,同时也存在很多争议。长期被忽略的一个现象是,女性写作有其优势,许多女作家对身体和隐私等的书写正是对性别优势的利用,可这恰恰又是女性主义者所反对的。由此带来了女性写作的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梳理。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