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01 条
-
埃莱娜·西苏的“躯体写作”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
-
作者:
师卓
来源:
美中外语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苏
女性主义文学
躯体写作
埃莱娜·
和谐
-
描述:
“躯体写作”是由法国女作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女性作品中有着独特审美价值。但近年来,在中国,许多人把女性“躯体写作”当作一道欲望化“风景”的商业动机,与开始提出这种主张的女性主义者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本文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谈起,并以两位华人女诗人的作品为例,分析“躯体写作”的概念,其目的是希望读者能正确理解中国女性文学的“躯体写作”。
-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兴起的文化语境
-
作者:
孙科
姜建红
来源: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文化语境
多元化
个人化
日常生活
-
描述: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热流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形态是女性主义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是60后女性作家写作的基本内容;60后女性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为女性文学兴起提供一种可能性。
-
从简·奥斯丁到夏·勃朗特——英国小说中女性主义的声音
-
作者:
黄学军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夏·勃朗特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虽系同一术语 ,但在内涵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女性主义文学较之女权主义运动 ,出现得更早。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强调文学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表达女性对世界和自身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 ,强调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的意识。就文学史而言 ,女性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 18世纪后期的英国 ,之后的两位作家 ,简·奥斯丁和夏·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创作目的、女性意识和婚姻价值观三个方面 ,两位女作家均存在着较大差别 ,正是这种差别 ,显示出女性主义意识在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
-
世纪之交女性主义文学转型研究
-
作者:
骆乐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状况
女性主义文学
困境
女性主义
转型
-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是在女性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之后的必然产物。对于中国来说,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舶来品,在中国这个具有着几千年男权文化的土壤中落地生根之后,它获得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显然成为了一门显学。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和繁荣,不仅在题材内容和审美倾向上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更是一种从精神层面对于男权霸权的挑战,对于实现两性和谐具有着促进意义。本文主要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女性主义文学进行深入考察,着重分析世纪之交的女性主义文
-
伍尔夫的诗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作者:
李爱云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诗学思想
女性主义文学
影响
意识流
-
描述: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与思潮的发展离不开外国经典作家的影响,伍尔夫正是这么一个影响了中国文学的作家。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分四个部分对伍尔夫的主要诗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做出梳理和阐释。第一部分作为全文的导论,主要是将国内外对伍尔夫的研究现状做一番梳理,着重对一个世纪以来伍尔夫在中国的接受做一个粗略的勾划,评述中国接受者对伍尔夫的译介和研究。第二部分是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和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两个方面来探讨伍尔夫的主要诗学思想。第三部分针对二、三十年代中国接受者对伍尔夫的接受状况,来分析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根据新时期以来伍尔夫在中国的接受特点,着重探讨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从中透视伍尔夫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内在联系。
-
从“三恋”分析王安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娟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三恋”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王安忆作品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
-
一个孤独的写作者
-
作者:
肖晶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唯美
女性主义文学
守望
林白
女性写作
-
描述:
林白以其个人化、边缘化的创作实绩,构建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生命体验的女性文学作品。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她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以“守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心灵空间以及开启自我救赎的通道,从而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女性话语空间,并对男性话语封锁进行了突围,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激情。
-
一个孤独的写作者——论林白之女性写作
-
作者:
肖晶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唯美
女性主义文学
守望
林白
女性写作
-
描述:
林白以其个人化、边缘化的创作实绩,构建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生命体验的女性文学作品.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她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以"守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心灵空间以及开启自我救赎的通道,从而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女性话语空间,并对男性话语封锁进行了突围,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激情.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探析
-
作者:
缪宏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小说
第一炉香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世界
叛逆者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心理
《金锁记》
小说作家
-
描述:
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各有特色,结局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四种女性人物形象,并对其性格和心理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张爱玲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女性主义小说作家代表,她以独特的视角和心理体悟为基础,通过对女性心理、情感、生活等的深刻把握,为其小说构筑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女性世界,赋子了中国式女性主义小说独特意义。如果从女性主义文学维度,分析张爱
-
《觉醒》中三种不同的反父权制策
-
作者:
王烈琴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者
觉醒
丈夫
埃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人物
-
描述:
凯特·肖邦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经典作家,其小说《觉醒》也被公认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据EmilyToth对凯特·肖邦的传记记载,肖邦于1850年2月8日出生于美国的圣·路伊斯州,家中排行第三。五岁那年,其父亲遭遇车祸身亡,从那以后,肖邦就和全部守寡的母亲、外祖母和曾外祖母一起生活。
<
1
2
3
4
5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