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曹雪芹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
作者: 董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黛玉   文学理论批评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美文学理论领域内的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方法。在东方大国中国,女性主义最早出现于男性批评家的群体中,他们以男性视角为女性争取一定程度上合理合法的权利。笔者在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选取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先生的作品《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作为审美批评的主角,并透过林黛玉的形象来简要解读一下女性主义文学在曹雪芹先生笔下是如何通过女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
让爱和自由发声——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 杨珕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霍乱时期的爱情  
描述: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誉为"一部充满哭泣、叹息、渴望、挫折、不幸和欢乐的爱情教科书"。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剖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马尔克斯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坂口安吾作品中的男性本位思想解读
作者: 马碧诚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坂口安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性本位  
描述: 坂口安吾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性作家,其小说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十分具有代表性,其评论和散文中也大量涉及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本文通过《白痴》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究日本战争时期和战败初期女性的特殊社会角色、男性作家对女性问题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形成的思想根源。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看莎翁笔下的女角
作者: 徐佳威   来源: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妖妇   天使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成为莎士比亚剧评很活跃、影响很大的流派。莎士比亚戏剧中描绘了形形色色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文章中塑造的"天使"和"妖妇"形象表现出男性话语中对女性的误解和歪曲,"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显现出对男女二元对立观念的解构,因此莎士比亚的女性观相当复杂。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的范畴与方法
作者: 刘钊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理论建构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理论建构是当代文论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应遵循开放、多元的原则,总结20世纪以来本土性别批评和女性文学史写作的经验与不足,以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资源和批评方法为理论参照,又要避免受到女性主义局限性的制约。针对古代妇女文学、现当代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三种形态,厘清相关理论概念,提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的命名依据,尝试在女性文学理论的范畴与方法上进行探讨,追求男女平等的两性和谐文化目标。
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爱情婚姻观
作者: 阮芳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   爱情婚姻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作为在英国文坛女性文学的开创者,简·奥斯丁创作了6部流芳百世的经典小说,极大推动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简·奥斯丁的作品多以书写女性的婚姻观为内容,描绘了18世纪英国社会基于门第等级、利益交换、纯粹爱情的婚姻模式,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传统风貌和女性地位低下的事实,同时表达了对女性独立的追求,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力作。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 朱维佳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概念与特点   英美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英美派是与法国派相对应的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要学派。它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研究女性作品的特殊性,批判传统文学标准中的男性中心主义,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努力发掘和寻找女性文学的自身特点,强调女性本身的文化内涵,鼓励当代妇女加强团结和联合,摆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和束缚,对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
女性人类学与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较研究
作者: 刘佳全   蒲云萍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20世纪   边缘学科   学术界   女性话题   女性人类学   60年代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再度兴起,激起学术界各个领域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女性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人类学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什么是女性人类学呢?简而言之,是以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女性主义的一种理论与方法视角,又可理解为女性主义和人类学相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或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以人类学特有的视角来研究女性,研究女性的同时又带给人类学方法论的反思,它是重新塑造女性主体的研究。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