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野中的《荒原》解读
作者: 王桂琴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荒原》   艾略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长期以来,不同的评论者运用了不同的批评方法对《荒原》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并提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见解。文章试图应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性别理论对《荒原》进行新的解读和诠释。仔细研读全诗发现:生不如死的人生,无情无爱的婚姻,颓废与堕落的生活是诗中所有女性人物的特征和写照。《荒原》中的男性人物则表现出精神与肉体的畸形脱节,他们要么有灵无身,要么有身无灵。女性人物象征着圣杯的迷失,男性人物象征着利剑的扭曲;扭曲的利剑已经不能坚定地指向圣杯所在的方向。当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剩下性的差别,当他们只为情欲而存在的时候,这个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在中国的嬗变
作者: 王桂琴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次关键词的嬗变: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性别诗学。女性文学是一个颇具争议和歧义的文学概念,并且造成了批评与阐释的困难;相比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明确和清晰。女权主义代表了西方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偏重于政治和斗争性;而女性主义则深受西方后结构主义影响,偏重于文学、文化。女性意识带有性别本质论色彩,以社会性别替代女性意识必将给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话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另一面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质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只是其中较为激进的一个分支。女性文学批评中存在大量的有意识从文学的、美学的、社会的、道德的、阶级的等非性别视角介入女性文学的批评样式,而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去(性别)政治倾向性,体现出批评主体对过于政治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某种理论隐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饱受质疑非议的现状,既与新时期以来中国知识体制的形成息息相关,又源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作为一种文学社会学批评而非文学理论的本质规定性,也反映了中国当下语境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尚有诸多内在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演变
作者: 包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语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生、发展的强大女权运动背景不同,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背景。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观念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重要的思想背景。90年代初的大众文化的勃兴使社会意识中的女性形象发生急剧改变,这是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生、发展的另一个诱因。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翻译是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导火索。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实践经历了从西方女权主义背景下的初探到发展再至繁荣及多元化的过程,其所研究的中心话语也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进化的。从最初的对女
论《伊甸之东》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 陈绍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父权社会   《伊甸之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52年,他发表了后期最重要的小说《伊甸之东》。小说通过善恶对比,反映作者对人类渴望和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其中卡西是作者着墨最多的女性角色,因此引起了评论家诸多关注。但是,鲜有学者系统地对小说中众多独特的母亲形象进行分析。笔者借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对这些母亲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本论文把这些母亲形象分为四类:一、伟大的母亲。丽莎和奥利弗这类母亲形象是作者所赞赏歌颂的,她们具有神圣伟大的母
从他者阐释到主体建构: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影响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李娜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阐释   主体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学科建设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为英美学派与法国学派。英美学派注重社会批判,强调女性自身的文化传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英美派文学批评的研究分布为三点:1.从女性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文学史;2.
西苏“身体写作”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建构的影响
作者: 李海霞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苏   身体写作   范式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埃莱娜·西苏,法国当代小说家、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她和露丝·依利格瑞、朱丽亚·克里斯蒂娃被誉为法国女性主义文论界三位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在文学界乃至思想界享有重要地位。西苏借鉴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身体写作”这一着意颠覆父权制话语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想。 西苏“身体写作”思想传入中国之初,其概念和意旨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宏大历史叙述观念形成极大反差,习惯于对身体和性别作道德判断的中国文学批评,对“身体写作”予以冷漠与质疑;之后,在文学创作思想日趋多元化的态势下,愈演愈烈的女性文学“
“我不是女作家”:当今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理论
作者: 托莉·莫伊   陈旭   何成洲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J·L·奥斯汀   弗吉尼亚·伍尔夫   西蒙·德·波伏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在这里,我首先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为何女作家这个议题在1990年前后从女性主义理论日程上消失?为何我们现在又需要重新考虑这个议题?然后,就我不是女作家这一宣言,我着手对女作家这一议题进行新的分析。我会把这一宣言当作一个言语行为,并在西蒙.德.波伏娃理解的性别主义这一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此宣言是一种特定情形下的应激反应,这种情形即试图迫使女性作家遵从符合女性气质的规范,同时也揭示出波伏娃的理论阐明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的策略。最后,我指出了为何我们今天仍然希望女性进行写作的原因。
文学文本中的女性意识和话语重构——以当代中国女性小说为例
作者: 王晓丽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重构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随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成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对女性文学的理论总结和认识,更能为现实中的女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思路。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女性意识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话题,也是女作家的主体意识之一。女作家的创作是建构女性文学的基础,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展开提供文本支持。从女性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道路来看,女性意识的自觉程度决定着女性主义进步的速度,它是女性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主体自我发现的基础。
女性主义视角下战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永别了,武器》与《裸者与死者》为例
作者: 张千会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化   美国战争小说   在场   缺席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战争是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国以来,这个仅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先后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平等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使许多杰出的美国小说家创作了一部又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优秀小说。在小说创作中,小说家通常把写作重心放在对参战主体(即男性士兵)的刻画上;文学批评家们通常集中研究的对象也是男性人物而非女性形象。 本文选取两位亲历战争的老兵海明威和诺曼·梅勒的两部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1929)和《裸者与死者》(1948),应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深入剖析两部战争小说对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