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历史语境中女性意识的特质——以女性主义批评女性文学现象为例
-
作者:
王劲松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主义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评价20世纪女性文学在社会、自然、文化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嬗变历程,女性意识经历了两次成熟期、两次异化期。成熟期:(1)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由反抗封建婚姻的“人”的觉醒的外在性
-
折翼的天使
-
作者:
高辉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废都》
柳月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珍妮姑娘》
珍妮
-
描述:
本文利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对贾平凹的《废都》和德莱塞的《珍妮姑娘》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柳月和珍妮进行了比较研究。
选择《珍妮姑娘》与《废都》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因为这两部小说有着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与文化转型期。在旧的道德标准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的社会转型期,人们该何去何从呢?本文特别关注并研究了处于这一时期的女性的命运。
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这两部作品分别创作了两位有着相似身份与经历的女性人物:《废都》中的柳
-
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
-
作者:
邓利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开放
审美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权批判
-
描述: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崛起体现在三方面:文坛上破天荒地出现了一大批集中研究女性文学的评论家群落,可谓三代同堂,男女皆有,相互媲美;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长足,成绩斐然,已初步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一批研究我国女性文学的专著或论文的出版、发表,初步展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实绩。一切迹象表明,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经成熟,富于自觉性,对其进行研究是文学批评者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对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众声喧哗中的艰难言说: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
作者:
王桂琴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诗学
引进
本土化
学科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世,给传统的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人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经过20余年的积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中一支重要的流派,而且最终演变成一门独立的新兴的研究学科。作为新时期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已经成为研究者们审视文化与文学活动的不可或缺的立足点或参照系。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虽然已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本项研究以梳理、推介为主旨,在参考、借鉴和整合20余年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初探
-
作者:
宋永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和谐
文本解读
躯体写作
批评实践
本土化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批评模式和流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本土化经历了一个由拒绝到认同到逐步发展的过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初入国门之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冷遇,女性主义学者们对于这种全新的文艺理论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之后随着对女性主义译介的深入,这种状况渐渐得以改观,这种外来理论逐步找到了与中国本土文学研究的某种契合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既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方法,又立足于本土文学实践的基础上稳健扎实地发展起来。
论文首先论述了由于中西方文化语境的差异,产生于西方背景下的女性主义
-
女性主义翻译及其在中国语境下发展的可行性
-
作者:
陈洁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权力话语
中国的语境
女性主义阅读与写作
改写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尽管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译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但该理论在国内却仍处于介绍讨论有余、本土研究不足的状态。鉴于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背景与现状,不少学者认为,女性主义翻译是西方女性主义激进的翻译观,不适合在中国的语境下发展。本研究则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可以在中国的语境下得到发展。 笔者通过对女性主义翻译话语的形成和发展背景及其理论阐述的研究发现,女性主义翻译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的运用,其实质是女性主义阅读与女性主义写作(改写)。该理论话语是为女性(女性主义)作品的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年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
山东
几点思考
女子
男女平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和谐
理论研究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描述:
~~
-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三个问题的思考
-
作者:
邓利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女作家创作
文艺思潮
女性文学研究
形式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学科建设
创作主体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是中国文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将有利于推进它自身和女性文学的向前发展。一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展开是伴随着对“女性文学”概念的讨论而开始的,对“女性文学”的界定延续至今。回顾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新时期,吴黛英首次使用“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4期),王福湘首先作出回应,对吴黛英总结的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提出质疑(《“女性文学论”质疑》,《当代文艺
-
追求恢宏博雅之美 创造融合大气之风
-
作者:
邓利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审美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文学创作
时代意识
主体意识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别路线
-
描述: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1980年诞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究竟具有哪些鲜明而突出的学术品格?这种品格是怎样产生的?本文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样,都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这是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个显著的特点。鲜明的性别路线可以用“两个主体”进行概括:第一个主体是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第二个主体是颠覆男性独占历史的主体意识。但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性别意识的表现形式有一定差异。我国女性
-
社会性别、文化霸权与文学研究
-
作者:
彭体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视角
生理性别
女性主义批评
社会性别关系
文化霸权
文学研究
性别研究
文学文本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社会性别概念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95北京世妇会后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最近几年,社会性别研究在国内人文学科渐成显学。社会性别理论的核心概念Gender被译为“文化性别”、“社会性别”、“历史性别”、“性别”或“性属”等,不同的译法已经昭示这一概念具有明显相关性,它可以涉入几乎所有人文学科。本文“性别”与“社会性别”通用,但由于“性别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与女性主义批评或女性文学批评混用,本文用“社会性别”概念时仅为起到陌生化效果。两性社会中,社会性别一般指时空维度内文化和社会形成的对生理性别差异及其关系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