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中的“边缘人格”
作者: 陈坤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女性世界   人格   小说世界   边缘化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依附意识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可谓千姿百态,但也无非都是一些衣食男女,无论他们采用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其最后的结局都是悲剧的,在改变世界艰难的情境下不得不规避这个世界,为他们的人生着上一抹"灰色"。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无论描写女性世界还是男性世界,都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使她小说世界中的人物永远处在"社会多余人"
试论唐宋词的“以艳为美”及其香艳味
作者: 杨海明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性   女性生活   审美心理   男女恋情   婉约词   政教性   女性世界   《红楼梦》   唐宋词   女性形象  
描述: 试论唐宋词的“以艳为美”及其香艳味杨海明绚烂多姿的唐宋词苑,积淀着十分丰厚的民族审美心理。这些审美心理,有些是从前代文学中承袭而来的,有些则是由唐宋词人所新加"投资"或大力"开发"的。而因后一类型审美心理的"投资"或"开发",就使唐宋词(主要是指传统...
寻找女人──周大新小说创作的潜在精神向度
作者: 梅蕙兰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文学形象   寻找女人   小说创作   女性世界   文学创作   周大新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传统文化  
描述: 寻找女人──周大新小说创作的潜在精神向度梅蕙兰(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在周大新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就是他善于写女人,也长于写女人。他笔下的女人,无论是主用、配角、用墨多少,也无论是他精心刻划的,还是大致勾勒的,大部能有灵有魂栩栩如生...
论池莉小说女性意识的流变
作者: 陈洁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小说   女性意识   池莉作品   女性世界   小说创作   理想追求   相互尊重   流变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描述: 纵观池莉的作品,男性在其小说中大多是阴暗的、狭隘的,男性世界总是充满了荒唐与混乱。而女性在她的小说中,却是聪慧的、伟大的,女性世界里充满了智慧与坚强。她们艰难的在此岸的现实生活与彼岸的理想人生中徘徊与抗争着。不容怀疑,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是愈加高涨的。但在最理想的图景中,男女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虽各自独立但又互为补充的一种男女和谐平衡的局面。这也是我们对和谐、完美的两性关系的理想追求。
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
作者: 梅蕙兰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中禾   母亲形象   女性眼光   太阳   女性世界   人性本质   底色   女性心理   大自然   女性形象  
描述: 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
孤独幽香的心灵之花:谈《我的秘密之花》
作者: 傅郁辰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幽香   浪漫爱情小说   男性角色   女性世界   母亲   录音电话   西班牙   影片   女性形象   生存环境  
描述: 孤独幽香的心灵之花谈《我的秘密之花》傅郁辰当一位电影导演成名之后,人们除了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及殷切的希望之外,还会以十分严格的尺度去衡量他的新作,有时甚至会苛求。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编导的第11部影片《我的秘密之花》(1995)不仅经受住了这种考验,而且...
谷崎笔下的女性世界--《细雪》人物论
作者: 陈德文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炉   家族   风俗小说   女性世界   婚姻恋爱   树荫   社会生活   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论  
描述: 天降毒焰地喷火,长夏难耐读《细雪》忽觉手边凉风起,惊看书页皆雪叶。——夜读偶记小引今年夏天,使我深感作为火炉的南京的厉害。整个梅雨期干旱少雨,进入七月,炎阳如火,室内气温高达36℃,久持不下。墙壁,床席触之皆灼烫。署气蒸逼,昼夜难眠。“心忧瓜贱愿天热”的瓜贩子们,奇货可居,坐于树荫下,薄扇轻风,悠然自得,不动不叫,自有人送钱来。医生告诫大家:消署少不得冷饮、西瓜、绿豆汤。我说,还有书呢。于居室过道之间,置一桌一凳,面前摊开一本《细雪》,一页
艺术地表现生活和感情内涵:评影片《女性世界》
作者: 饶朔光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含蓄隽永   艺术匠心   女性世界   艺术风格   感情世界   革命历史题材   影片   内涵   女性形象   感情生活  
描述: 纵观当前的电影生产,一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创作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一个高潮,一是娱乐片创作仍保持自1985年以来经久不衰的势头。相形之下,主要以写人情和人情味的作品一直是处于“呼而不出”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潇湘电影制片厂不失时机地为我们推出了描写女性感情世界的《女性世界》(赵葆华、韩志君编剧,董克娜导演),以其清新自然、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人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采、纷纭复杂的,女性的感情世界尤其如此,其微妙变化甚至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女性世界》的编导者独具生活慧眼和艺术
求索者的足迹——评肖淑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女性形象论》
作者: 商志荣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美   求索者   女性世界   作家作品   形象论   批判精神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卢布林的魔术师》  
描述: 求索者的足迹——评肖淑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女性形象论》
传统的觉醒——《女性世界》吕云形象析
作者: 李湘树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争议   调解方式   妇联干部   女性世界   生活艺术   你我   代人受过   社会问题   董克娜   令人  
描述: 董克娜影片以深切地关注现实社会问题而引人注目,然而,董克娜女性世界里的人物又常常是超前的,带有理想化的绚烂光斑。这种令人感奋的理想色彩,也许还正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題而开出的单方良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女性形象由于她们往往在现实中只立着一只脚,另一只脚过于跨出现实生活之外忙于徜徉理想天地,从而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令人遗憾的抵消了应有的昭示意义(如《谁是第三者》中的桑雨晨)。辛勤建构的理想不幸成为空中楼阁,使董克娜一往情深的超前努力成为了始料不及的滞后,这或许是董克娜女性形象的弱点所在。如今,《女性世界》里的吕
< 1 2 3 ... 8 9 10 ...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