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解析
作者: 奚丹芸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形象群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麦克白夫人   简·爱   英美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一、引言英美文学作品中对于疯女人形象的构建很早便已经出现,像莎翁创作于17世纪开端的名作《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娅和《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都堪称其中的代表人物。同时,随着英美文学的发展,莎士比亚之后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对于疯女人形象的描述与运用以更高的频率不断出现。她们形象各异,在作品中的职能不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也都不
解读莎士比亚作品对女性人物的刻画
作者: 张新宇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爱情观   女性角色   莎士比亚作品   主导地位   女性形象   人物刻画   女性人物   文学家  
描述: 文学作品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文学家通过对文学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赞赏和对丑的批判。在人类的文学史上可谓众星璀璨,而莎士比亚绝对是耀眼的其中之一。每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有其成功之处,莎士比亚的成功在于其作品的深刻性和独树一帜,通过深刻的现实描写使读者在欣赏中体悟残酷的现实,也正是这一点才让莎士比亚成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引导者。每个文学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
欲望的追求与美国梦的幻灭:从《嘉莉妹妹》到《欲望号街车》
作者: 韩朝旭   李培学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女主人公   资本主义   嘉莉妹妹   欲望   赫斯特   美国社会   幸福   女性形象   美国梦  
描述: 简单说,"美国梦"指的是在美国,不管你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不分种族和性别,只要你坚忍不拔、坚持不懈、不畏艰苦,都可以在同等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进行相对公平的竞争,追求并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和幸福,把梦想变为现实。《嘉莉妹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杰出代表西奥多·德莱赛的处女作和
女性叙事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
作者: 尹亚辉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女主人公   女性视角   简·奥斯汀   婚姻   叙事视角   主导地位   女性形象   世纪初   男性  
描述: 一、男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没有自主权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尚未完善,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潮盛行。男性处于主导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力;而女性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服从于男性。在那个时代,女性无法享受到财产的继承权
霍桑《红字》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作者: 张乐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美殖民地   女主人公   男权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   霍桑   海丝特   红字   女性形象   清教社会   丁梅斯代尔  
描述: 霍桑作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先驱人物之一,其创作以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北美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信仰。霍桑于1850年出版了《红字》这部成名作,使他一跃成为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徐訏的革命与情爱:浅析《风萧萧》
作者: 刘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女性美   局外人   女主人公   海伦   人性   革命   第一人称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自从中国现代小说兴起,"革命+恋爱"就成为一个经典主题。本文以徐訏的小说《风萧萧》为主要探讨对象,力图探索徐訏式的"革命与情爱",他属于"革命+恋爱"谱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奏。《风萧萧》的小说材料包罗多项,且都是成为畅销小说的因素:抗日、谍战、享乐、感情、美女、死亡等,说它是奇情浪漫小说应不为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年轻的哲学家与三个美丽的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小说《喧哗与骚动》的解读
作者: 韩彩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喧哗与骚动   女性主义视角   凯蒂   威廉·福克纳   家庭   人物形象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女性人物  
描述: 一、小说《喧哗与骚动》简介《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福克纳是一位在文学界非常闻名的并且享有一定地位的作家,曾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发表于1929年,是威廉·福克纳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莳萝泡菜》中男性权势形象建构的语气视角
作者: 傅翀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势   男主人公   陈述语气   建构   曼斯菲尔德   女主人公   形象   泡菜   特殊疑问句   小句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以描写女性人物为特点的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女性作家。虽然其作品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但以欣赏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居多,少有从女性主义角度的解读。《莳萝泡菜》完成于1917年,是曼斯菲尔德的重要作品之一,讲述的是女主人公Vera在路边的一家咖啡店
《觉醒》中三种不同的反父权制策
作者: 王烈琴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者   觉醒   丈夫   埃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人物  
描述: 凯特·肖邦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经典作家,其小说《觉醒》也被公认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据EmilyToth对凯特·肖邦的传记记载,肖邦于1850年2月8日出生于美国的圣·路伊斯州,家中排行第三。五岁那年,其父亲遭遇车祸身亡,从那以后,肖邦就和全部守寡的母亲、外祖母和曾外祖母一起生活。
乔治·艾略特主要小说中女主人公研究
作者: 翟永丽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自我牺牲   痛苦   成长过程   斯蒂芬   多萝西娅   乔治·艾略特   道德困境   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乔治·艾略特认为,自我牺牲是人道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受难则是一种醒悟,她不但常常使她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道德困境中,而且指出只有克己摒弃才能成就高尚的通途,也是解决所有道德难题的关键。但克己摒弃通常与痛苦相伴,不过在乔治·艾略特看来,痛苦有时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值得的和有价值的体验。比如在《亚当比德》中,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