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主人公】搜索到相关结果 288 条
-
两位没有姓名的女性: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赛珍珠笔下的“母亲”
-
作者:
陈陆鹰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祥林嫂
鲁迅
母亲
农村妇女
鲁四老爷
丈夫
女性形象
赛珍珠
-
描述:
对一个人的称谓往往多少能反映这个人的身份。中国旧时的女子或随父姓被称为小姐、姑娘,或随夫姓被称为某夫人、某(夫姓)某(父姓)氏、某某(夫名)媳妇、某某(夫名)嫂子等。西方的传统则是从一位女子的父亲挽着她走进教堂、把她交给另一个男人的时刻起她就得改父姓从夫姓。这看似天经地义的习俗其实正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传统角色——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从鲁迅发表于1924年的《祝福》和赛珍珠发表于1934年的《母亲》这两部作品可以看出,这两位在文学创作上很难相提并论的作家对于旧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角色颇有共识。无论是
-
台镜早生尘(中):南朝情诗中的宫廷妇女肖像
-
作者:
安妮·M·比勒尔
跃进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环境观
环境背景
描写
肖像
感情世界
爱情诗
南朝
女性形象
男人
-
描述:
3.环境观照为了更好地理解《玉台新咏》中女性形象的环境背景,我们暂且撇开诗不谈,先看看徐陵的《玉台新咏序》是很有必要的。在序中,他把宫殿闺房作为爱情诗吟咏的典型场所。继之又罗列了历史上有名的华丽宫殿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
-
试论安娜与德·瑞那夫人爱情悲剧的冲突机制
-
作者:
陈周方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女主人公
安娜·卡列尼娜
爱情悲剧
卡列宁
七十年
三十年代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社会现实
-
描述:
《红与黑》与《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举世闻名的文学珍品,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婉丽多姿,栩栩如生,令人掩卷难忘的女性形象。前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反映法国复辟王朝时期黑暗反动的社会现实,后者成书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反映资本主义
-
浅谈南朝宫体爱情诗描绘的女性群象特点
-
作者:
陈志武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性群象
南朝宫体诗
自我意识
女子
宫廷女性
爱情诗歌
《玉台新咏》
女性形象
人的价值
-
描述:
浅谈南朝宫体爱情诗描绘的女性群象特点陈志武南朝宫体诗主要吟咏描绘女性的形体、容貌、心灵、姿色和装饰等,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便得以典型刻划。我们只要来细致研究徐陵选编的《玉台新咏》,便能看出这一时期宫体诗歌所描绘的女性群象特点。《玉台新咏》这部诗歌选集,所...
-
凯特·肖邦笔下的爱与死
-
作者:
陈素媛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觉醒》
《一小时故事》
丈夫
独立自主
埃德娜
女性形象
凯特·肖邦
“爱”
夫权社会
-
描述:
凯特·肖邦笔下的爱与死陈素媛提起19世纪末美国女权文学的先驱凯特·肖邦,读者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个反叛女性的形象。其中最感人的,是几位反叛女性的死:《德西雷的儿子》中的女主人公,怀抱婴儿,消失在一片死寂的湖水之中;《一小时故事》中的马拉德夫人,面对出...
-
京剧中的女性光辉形象
-
作者:
骆正
来源:
中国京剧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小人物”
女主人公
政治才能
女英雄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巾帼英雄
女勇士
《红灯记》
-
描述:
京剧中的女性光辉形象骆正在中国京剧的舞台上,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深深地感动、教育着广大的观众。她们是五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珍品。一、伟大的母亲京剧中最重要的一类光辉的女性形象是众多的爱国女性。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传奇式人物...
-
雪尔利与加罗琳
-
作者:
张耘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妇女形象
勃朗特
女子
现实主义作家
夏绿蒂
女性形象
简爱
-
描述:
夏绿蒂·勃朗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令人难忘的。作为一位女作家夏绿蒂在一百多年前就以自已不懈的创作,表达了妇女争取自身的独立自主权利的崇高理想。在这位十九世纪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给我们留下的多采多姿的女性形象的画廊里,最为人们所
-
《简·爱》《蝴蝶梦》之比较
-
作者:
冯茜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遗产
蝴蝶
女主人公
女作家
伯莎
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小说
审美情趣
简·爱
女性形象
-
描述:
英国小说《简·爱》和《蝴蝶梦》分别问世于19世纪、20世纪,时间不同,而两部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具有共通之处:小说模式属于一个爱情馍式——灰姑娘的故事,人物描写采用对照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两组对立的女性形象。产生相似的原因:一、文学遗产对后代作家的影响;二、作家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对文学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谈韦君宜的《母与子》
-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时代背景
革命道路
女主人公
新时期
作家
当代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女性形象
高尔基
-
描述:
撰写《母与子》,为一位难能可贵的罕见的革命母亲立传,是韦君宜同志二十几年的宿愿,但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作家无力承担“歌颂地主阶级”的罪名,所以,“文革”前虽曾一度动笔,终无奈搁置。只有在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学春天到来之后,她的夙愿才得以实现。因此,《母与子》是特定时期的独特产物,它只能诞生于清算左倾思潮后的新时期。小说的主人公沈明贞是我国当代文学画廊中前所未见的女性形象。她立志以高尔基
-
漫议美狄亚的“杀子”之举
-
作者:
李恒方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雅典
追求爱情
复仇
女主人公
希腊神话传说
民主制
恶势力
美狄亚
读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1 当美狄亚从希腊神话传说的神秘中,走进欧里斯悲剧的“现实”,她就脱下了那位聪明、有胆有谋、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的服装,而以一个果敢、刚强、富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美狄亚的神话似乎在证实
<
1
2
3
...
22
23
24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