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奥尼尔戏剧中男权中心主义下的女性观
作者: 刘琛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人性   女性观   奥尼尔  
描述: 通过对奥尼尔笔下女角的广泛研究,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他的女性观是超越陈规的。但是 运用社会学和传播学理论,重新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会发现奥尼尔作品展示和传播的是男性中心主义的 性别结构。这也是贯穿其戏剧生涯的主要创作动机之一。有趣的是,这些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推 崇。因此,重新研究奥尼尔的女性观无疑可以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一次反思,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体会 其戏剧的真正伟大之处。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为奥尼尔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农庄里的女人们
作者: 杜艳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尼尔   自我认识   美国戏剧   女性形象  
描述: 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戏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经历着心理上的艰难抉择和痛苦成长:人生目标从模糊到清晰,从无所适从到理性思索;自主地位从受制于男权到命运自我主宰.这反映出剧作家奥尼尔个人对女性认识的逐渐地变化和发展.
浅谈奥尼尔戏剧中体现的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婚姻观
作者: 石景艳   白光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奥尼尔   女性婚姻观  
描述: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善于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刻画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三部剧作《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奇异的插曲》中女主人公遭遇的分析,探究男权文化对女性婚姻观的影响
尤金·奥尼尔女性主义意识的演变
作者: 薛燕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尼尔   悲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描述: 本篇文章深入分析了尤金·奥尼尔早、中、晚期三部作品<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悲剧命运,以此来探讨奥尼尔的女性主义意识演变.
还原一个真实的奥尼尔:奥尼尔不是男权主义的作家
作者: 卫岭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尼尔   地母原型   女权主义批评   男权主义  
描述: 本世纪初国内学界对奥尼尔进行女权主义的批评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登陆中国并产生影响;二是国外的同类研究传播使得国内学者进行同质的研究。但文章认为将奥尼尔视为男权主义的作家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其一,剧作的男女人数比例不是判断剧作性质的依据;其二,应辩证看待女性人物隐身或在场问题,因为这与性别取向无直接关联;其三,以故事的结局判断男权主义是站不住脚的。文章通过深入奥尼尔的传记和他剧作中的地母原型证明奥尼尔是一位同情女性、跨越了性别差异的伟大作家。
《月照不幸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角色异化
作者: 张小平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理想女性   奥尼尔   女性反应  
描述: 文章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分析尤金·奥尼尔的晚期经典剧作《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中所做出的反应,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同情地再现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悲悼》中的悲剧人物解读
作者: 史笑嵩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奥尼尔   悲剧人物   《悲悼》  
描述: 尤金·奥尼尔被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他是一位以新颖动人的形式,对一种最古老的艺术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是在欧洲舞台上享受普遍声誉的第一位美国剧作家。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冲破旧的传统,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戏剧,更重要的是揭开了美国戏剧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开创了美国真正意义上的严肃戏剧。作为一名现代戏剧家,奥尼尔十分擅长向戏剧前辈借鉴学习,对古希腊悲剧尤为推崇,除此之外,奥尼尔还不断地吸收20世纪的各种流派文学理论,将古今完美的结合,使得他的许多作品都呈现出原始与现代相结合的魅力。取材于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的《悲
尤金·奥尼尔剧作中女性形象的成长历程
作者: 吴红敏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奥尼尔   成长历程   女性形象   戏剧作品  
描述: 尤金·奥尼尔剧作中女性形象的成长历程
尤金·奥尼尔的女性观研究
作者: 傅秋野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长经历   女性观   奥尼尔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3)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他一生都致力于戏剧的创作和研究,为我们留下了风格迥异、主题各异的50多部作品。他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巨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塑造的众多精彩纷呈的人物群像中,女性人物占据了独特的位置。由于奥尼尔在戏剧中塑造了一批反传统、疯狂、非理性、凶悍、淫荡的女性,不少评论家对奥尼尔的女性观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有“厌女情结”。奥尼尔的传记作家路易斯·希佛就这样批评奥尼尔笔下的女性,
奥尼尔“母神信仰”及对当代和谐社会建构的意义
作者: 任增强   来源: 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母神信仰   奥尼尔   价值追求  
描述: 从分析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揭示其“母性情结”这一创作心 理现象。结合奥尼尔剧作产生的历史语境,挖掘奥尼尔“母性情结”的价值取向,指出在以“父 神”上帝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坍塌之后,剧作家着力构建“母神信仰”。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奥尼 尔视自然为人类之母体的观念及他对爱和宽恕精神的宣扬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 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