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爱》中黑人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东风   来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妖妇   女性形象   天使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其新作《爱》中刻画了两个性格、命运完全不同的黑人女性:梅和朱尼尔。通过女权主义的方法,分析这两个黑人女性形象,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托尼·莫里森创作中的女权主义倾向。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美红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妖女   天使   二重性   女性  
描述: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有天使,也有妖女,不同的是,他笔下的天使拿起了手中的武器,而妖女却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他继承了天使与妖女的二重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这一模式。
丽萨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善良   丽萨   天使   女性主义  
描述: 19世纪的俄国贵族小姐丽萨出生高贵,受过良好的的教育,是一个善良纯洁的美丽女性,这个善良纯洁的美丽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却走向了悲剧。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阐释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
颠覆传统的陌生化展现:以《城市包装》和《一去永不回》为例探究池莉小说中“天使”变“魔鬼”的形象特征
作者: 王妍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陌生化   魔鬼   天使  
描述: 池莉作为一位具有个性的女作家,她擅于展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对女性形象的特别关注,使她塑造出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打破常态地展现女性反传统的一面,使形象丰满独立,其中"天使"变"魔鬼"的典型形象就是一种颠覆传统的陌生化展现,充分表达出池莉的女性态度,展现了这一形象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画皮》   他者   魔鬼   天使  
描述: 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呈现的是男权话语规训下的“他者”形象。主要的女性被分割成对立的“天使”与“魔鬼”两极。在形式上表现为小唯的“画皮”身体,佩蓉的疯癫、夏冰的易装。这些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以及女性自我的分裂。
身体的隐喻:《画皮》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   他者   身体   魔鬼   画皮   天使  
描述: 由陈嘉上执导的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天使和魔鬼,两者都是男权话语凝视下的身体呈现。女性形象以身体的存在隐喻着男权文化的统治色彩和女性自我认同的焦虑。
身体的隐喻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   他者   身体   魔鬼   画皮   天使  
描述: 由陈嘉上执导的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天使”和“魔鬼”,两者都是男权话语凝视下的身体呈现。女性形象以身体的存在隐喻着男权文化的统治色彩和女性自我认同的焦虑。
重构与颠覆:解读吕蓓卡
作者: 周淑茹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   重构   颠覆   魔鬼   天使   吕蓓卡  
描述: 达芙妮·杜穆里埃在她的小说《蝴蝶梦》中塑造了一个神秘女性吕蓓卡的形象。该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以我的眼光,想象、话说、解读吕蓓卡。并且认为吕蓓卡是具有比较明确的主体意识,崇尚独立,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女性形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