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大革命时期】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现代都市小说中“都市知识女性”形象考察
-
作者:
李荣鹏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人
传统社会
“新女性”
知识女性形象
大革命时期
现代都市小说
都市女性
时代女性
传统文化
现代知识者
-
描述:
现代都市小说中“都市知识女性”形象考察
-
大革命时期建构的两种并立的女性主体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国族主义
政党政治
文学作品
国民党
妇女解放运动
主体建构
大革命时期
自我建构
女性形象
-
描述:
林丹娅、周文晓在《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大革命期间(1924—1927)改组后的国民党成立了中央妇女部,首开妇女解放运动与政党政治之合流,从而有思想有组织地从国族主义与政党利益出发对女性进行主体建构。而这一建构并非是单一与固定的,而是多元与变化的。它一方面影响了文学作品中
-
茅盾创作中的女性心象和时代女性
-
作者:
钟桂松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系列
《红楼梦》
茅盾
霜叶红
大革命时期
人物塑造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子夜》
时代女性
-
描述:
茅盾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塑造数以百计,各色人等应有尽有,都活跃在那斑斓的小说世界里。然而,在这芸芸众生中,最亮丽、最光彩照人、最动人的,是茅盾笔下的少妇形象,如《虹》中的梅行素,《动摇》中的陆梅丽,《子夜》中的林佩瑶,《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张婉卿等。这...
-
探索一代小资产阶级命运的人物世界——简论茅盾小说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
作者:
王嘉良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系列
小资产阶级
人物世界
女子
茅盾小说
大革命时期
新女性
时代女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
描述:
“时代女性”,作为具体的文学形象来看待,它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质的规定性的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类型的统称。考其出处,大约最早要见于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这里,“时代女性”是对大革命时代知识分子女性的泛指;正同茅盾在别处提及的“新女性”、“时代的新型女性”之类字眼一样,强调的是形象的“时代性”,并非特指某种人物,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宽泛的。如果只注意到《蚀》与《虹》中的某些“特异女子”,或以这些“特异
-
论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毓文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者
小资产阶级
革命分子
知识分子形象
茅盾小说
大革命时期
知识青年
时代女性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自我主义
-
描述:
一在茅盾的小说,特别是他的早期小说中,有一群“很惹人注意”的“特异的女子”,这就是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娴娴、梅行素和话剧《清明前后》里的黄梦英等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她们不是“大勇者”或“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不很勇敢、不很彻悟者”。她们虽然“不是革命分子,然而也不是浅薄的浪漫女子。”人们之所以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主要是因为她们都是被“五四”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以后走向不同道路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