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哈莱姆文艺复兴】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从《日常家用》中梅格的性格变化透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
作者:
王辰玲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女性
-
描述:
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的短篇小说《日常家用》(Everyday Use,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发生的冲突,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梅格,从人物的失声到人物意识的凸显,进而到人物性格的凸现,逐步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新黑人女性形象的身份诉求与建构
-
作者:
张德文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建构
哈莱姆文艺复兴
新黑人女性形象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
身份诉求
-
描述:
随着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女性身份意识和性别意识的觉醒,拉森、福赛特和赫斯顿三位黑人女作家开始用她们自己的声音和视角对占主导地位的种族和性别制度提出质疑,通过描写海尔格、克莱尔、安吉拉和珍妮等人物的渴望与追求、拼搏与抗争、成长与成熟的心路历程,生动地再现了新黑人女性形象的身份诉求与身份建构。她们塑造的主人公是对生活有目标、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女性,她们的集体创作开创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先河。
-
历史的伤痛与反抗的弥合: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任丹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民族
混血
托妮·莫里森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女性
白人社会
寻找自我
白人文化
美国黑人
黑人男性
-
描述:
在诸多白人作家的作品中,黑人女性往往以定性的女仆形象出现,她们能吃苦,努力讨好白人主人的喜欢。早期的黑人男性女性作家,热衷于描写那些温柔美丽的混血姑娘,表现她们得到白人社会认同的艰难。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都显得无足轻重,很多优秀的黑人男性作家关注的是在种族歧视和经济压迫下的黑人男性。男性以他们惯有的优越感有意识地忽视女性群体,这也是一种趋势。直到莫里森在文坛上的出现,打破了黑人小
-
论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红巧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文学
黑人女性
黑人小说
美国白人
莫里森
黑人文化
黑人男性
-
描述:
20世纪初期,美国黑人文学异军突起,随着其不断发展成熟,现已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黑人文学主题为反对奴隶制度、反对种族歧视,致力于提升美国黑人的形象和地位。美国黑人文学早期多描写黑人男性,很少涉及黑人女性,所以,黑人女性文学一直在男性文学和白人文学的夹缝中生存,直到20世纪末终于走向兴盛阶段,大量黑人女性作家的出现和文学作品的问世,昭示着这一辉煌时代的来临。
-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树意象
-
作者:
刘晓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赫斯顿
梨树
哈莱姆文艺复兴
表现主题
意识觉醒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意象
珍妮
-
描述: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自豪,其作品旨在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文学中第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创造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该作品中,"树"这一意象对表现主题起着重要
-
新黑人女性的呐喊: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特点
-
作者:
武清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女性作家
赫斯顿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文学
文学创作
黑人女性
女性文学
黑人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在为美国黑人文学带来一场革命的同时,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作家们通过特点各异的作品,在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文学领域为黑人文化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
-
淡化肤色意识,强化黑人种族意识:评《他们眼望上苍》中人物塑造的意义
-
作者:
雷华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族意识
意义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形象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传统文化
人物塑造
黑人文化
-
描述:
引言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该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纽约市的哈莱姆区,在美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哈莱姆文艺复兴”,又称新黑人运动。这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左拉·尼尔·赫斯顿。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七苍》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著作。本文认为珍妮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还通过珍妮的形象反映了弘扬黑人传统文化,重建黑人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
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曾艳钰
来源:
福建外语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黑人作家
赫斯顿
《最蓝的眼睛》
黑人女性形象
黑白混血儿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文学
《她们的眼睛望着上帝》
艾丽斯·沃克
-
描述:
在整个美国文学中,黑人文学可以说是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由于黑人长期被剥夺或限制接受教育和享受文化的权利,因此黑人文学起步很晚,可以说,整个美国黑人文学是在现代文学时期走完其它民族几百年所经历的发展历史的。罗杰·罗森布拉特在其《美国黑人小说研究》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