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反抗】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在冲突中走向和谐——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自我追寻
-
作者:
欧阳艳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言说
女性写作
和谐
自我救赎
-
描述:
走入现当代的中国女性终于获得了自由言说的权利,然而女性自我本真的寻找却仍然是一个扑溯迷离的过程。女性作家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为了重塑女性自我作出了各种的尝试。尽管左冲右突之后仍然难免陷入困境,但是一些执着而理智的女作家终究还是作出了在冲突中走向和谐的选择。
-
女性境遇的吟述与反抗──谈苏青的小说
-
作者:
康凤英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苏青
女性境遇
渴望光明
小说
-
描述: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本文论述了她的小说对女性不幸境遇的吟述,以及对这种境遇的反抗,旨在说明:苏青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反封建精神,她的小说是有价值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
-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女性人物
-
作者:
张海霞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依赖
奥尼尔
女性人物
-
描述: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剧作家之一。他不仅给美国戏剧注入了严肃的主题元素,而且广泛尝试各种戏剧手法,并取得成功。同时,在刻画女性人物方面,奥尼尔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但他戏剧中的女性意识或多或少被忽视了。对于他的女性人物,不少评论家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奥尼尔“没有摆脱西方文化和文学中流行的传统的男性观点的狭隘的局限”,认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不是“幼稚单纯”,便是“飞扬跋扈”。路易斯·希佛,他的传记作者,认为奥尼尔“塑造的大多数女人不是淫荡凶悍的恶女人或给人带来灾难的坏女人
-
自我之歌—《一千英亩》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徐茜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千英亩》
反抗
自我
压迫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且重点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家波伏娃作品《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观点,论述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反映出的男权社会中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分析父权制对女性造成的压抑和束缚以及女性的反抗
-
沉默—反抗—融合——后殖民主义视野下汤亭亭作品的研究
-
作者:
席芳媛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沉默
后殖民主义理论
汤亭亭
融合
-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选取后殖民理论中的“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与“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及第三空间理论”的批评方法,以汤亭亭的三部小说《中国佬》、《女勇士》、《孙行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汤亭亭的小说的解读和剖析,探寻汤亭亭的小说创作主线以及对华裔美国人身份问题的思考。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生平及作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界关于汤亭亭小说的研究现状,阐明笔者撰写本文的研究意图和研究意义。
-
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
作者:
喻菡蕊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忍受和逃避
性压迫
精神扭曲
女性主义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不容忽略的天才女作家。为了追求文学梦想,她放弃舒适富有的生活,选择坎坷多难的人生道路。她体验各种生活,享受别人无法享受的快乐,经受别人不曾经受的痛苦。这终于成就了她的几十篇精致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本文从曼斯菲尔德众多短篇小说中精选出十二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第一章介绍曼斯菲尔德的生平与创作,说明她个人经历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作
-
镇压与挣扎:从贝尔·胡克斯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看《宠儿》
-
作者:
赵欣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建构
自我主体性
镇压
挣扎
-
描述:
托尼· 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叙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女黑奴塞斯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为了不使她的女儿重复她的非人的生活,塞斯毅然将刚刚两岁的孩童扼杀。十八年后,奴隶制已经废除,但她的女儿宠儿还魂归来,在塞斯的生活中日夜折磨她来惩罚她的母亲当年的行为。 这部小说生动有力的描述了黑人女奴的悲惨生活。她们忍受来自多方面的痛苦,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日夜饱受摧残的她们厌倦了世间的一切,因此身体和心灵上都烙上了深深的伤疤。心灵更是近乎扭曲,“爱”这个词在她们看来就是结束生命,结束眼前的境况。 黑人女性主义
-
反抗,颠覆与重构:透过《收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用福柯的理论阐释福尔斯的女权思想
-
作者:
白爱娃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话语
主体
权力
重构
-
描述:
英国后现代作家约翰·福尔斯在“文学的衰竭”声中脱颖而出,创作了《收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秉承了英国小说表现自我关注个体自由的传统。他在《收藏家》中对人的自我本质以及个体自我心灵进行了探索,深刻地触及普通个体走向畸变孤独的社会根源,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宣扬了个体对存在自由的选择和追求。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作技法,存在主义解读和精神分析等方面,对于《收藏家》从女性主义角度的研究几乎没有,《法国中尉的女人》虽有,但分析不够全面,因此关于福尔斯的女权思想还没有一个
-
觉醒·反抗·超越--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衍变
-
作者:
蒋先武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超越
觉醒
衍变
女性文学
-
描述:
觉醒的女性文学陷入了深深的困感.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性主题骤然升温,从中可以看出女作家运用性这个武器颠覆和反抗男性桶秩序的胆略和勇气.九十年代,女性在商品大潮中的沉浮成为女性文学新...
-
压迫与抗争:权力理论视阈下《宠儿》的解读
-
作者:
徐冰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托尼·莫里森
权力理论
《宠儿》
压迫
-
描述:
托尼·莫里森(1931-)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并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具盛名的黑人女作家。自1970年以来她先后发表了九部小说,由此奠定了莫里森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同时也把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1988年她的名作《宠儿》荣获普利策文学奖。1993年,62岁的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自此,莫里森和她的作品《宠儿》受到全世界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国内外研究莫里森作品的学术文章非常之多,而《宠儿》又是热点中的热点。学者们从主题、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