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围城内的挣扎——浅析凌淑华笔下的太太形象
作者: 郑来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反思  
描述: 20世纪初,凌叔华以清晰的语言,书写了迈入家庭生活后女性的不同遭遇,在冰心塑造了旧式太太的典型——陈太太之后,凌叔华对这类人物形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描摹,将她们身上那个时代特有的,也许在当代看起来有些愚昧可悲的时代特征挖掘出来。凌叔华并没有简单地将她们的命运归结为社会的原因,而是将女人放在人的立场上去展开书写,从现代女性的视角出发去重新审视婚姻关系中的男男女女,不仅只看到了女性的精神局限和可悲命运,还从现实层面和文化溯源上对男女关系展开叙述,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女性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而真实。
论毕飞宇乡村小说中的女性想象
作者: 田祝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毕飞宇   反思   女性  
描述: 毕飞宇通过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女性的悲剧性生存境遇与生存体验。在他的女性想象之中,恐惧已经成为乡村女性普遍的生存感受,面子给女性带来生存抚慰的同时又具有虚幻性的特点,而对男权反抗与认同的矛盾使得女性落入一个悖论性的生存怪圈。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对女性的生存悲剧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文化根源。
文学伦理的人性转换:“身体写作”之反思
作者: 张向荣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身体写作   伦理   反思  
描述: 的符号。然而,“身体写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有它积极的作用,亦存在非理性变异,某些时候它甚至将女性文学拽入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肉体狂欢”的漩涡,成为与人性背道而驰的兽性温床,女性写作也由此迷失了方向。反思“身体写作”的滥觞对匡正女性文学的伦理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与火焰:“巧珍”与“蒂”形象比较
作者: 石丽芳   来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   文化烙印   反思   民族心理   女性形象  
描述: 汉族作家路遥的《人生》与瑶族作家唐克雪《杂色河湾》中塑造的两位女性——“巧珍”与“蒂”,是两位形象鲜明的农村少女,二人性格当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一个像海水,一个像火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和民族心理的深厚积淀,她们的命运也实现了对男权主义的批判和对女性解放的反思
逃离、反省、回归—托尼·莫里森小说男性人物形象分析与成长探索
作者: 熊礼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黑人男性形象   逃离   反思   回归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表现和探索黑人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迫害为其关注的焦点,但黑人男性对于作品中女性主角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支撑和衬托作用,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既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又是性别主义的迫害者,这种纠结的身份暗示出黑人男性形象在作品中蕴藏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能量,在表现主题、衬托女性形象等方面张力十足。本文首先以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形象为主题,依托其前六部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
论乔叶小说的女性书写
作者: 王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反思   乔叶   女性审美  
描述: 乔叶是一名执着于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优秀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描绘了底层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男女两性的尴尬处境,还对历史夹缝中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层次解读,透过罪与罚的残酷表象来不断追问人性扭曲异化的根由。乔叶的书写立场是根植于女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土壤之上,并通过女性视角的延伸、女性话语的重构得以最终确立起来的。在主题层面,乔叶对底层女性的书写与关怀充满人道主义的色彩,在描绘其困乏处境的同时更多的赋予她们重拾尊严的勇气和信心。在女性情感表述与欲望的言说上,她摒弃了道德批判的立场,对于情感禁锢中的疲惫心灵给予更多的理
呈现、解读与反思:传播学视野中的女性“大V”形象研究
作者: 潘智琦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用户   呈现   形象   微博   解读   反思   女性“大V”  
描述: 我国男女平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在法律层面对社会性别平等实施了保障,但事实上社会场中性别歧视、不平等的现象依旧存在,其中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建构男女形象的重要载体,对社会性别关系的形成产生了关键影响。为冲破媒介对性别关系的建构束缚,媒介中的女性传者一直以来被视作突破的先锋与旗帜,可惜在传统媒介中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微博崛起,其开放性、低门槛性以及裂变性等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介封闭、传受割裂的运作机制,话语权由金字塔型逐渐变得扁平化,不同社会主体都具备了自由表达和传播的能力,其中拥有巨大粉丝量的女性“大V”赋权表现突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