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反传统的女性形象——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首民歌谈起
作者: 刘莉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封建礼教   民歌   语文教育   反传统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妇女作为长久失语的一种性别,一直是男性的附属品,很少有自己的声音和意识。在中国正统的文化传统中,文人始终垄断着话语权,使大多数下层民众处于集体的“失语”状态。但是,在主流女性思想被父权同化的同时,始终有一股反抗潜流,在历史长河的底部涌动渲泄着自己独立的精神品格,几千年不息,这才是女性精神的脊梁。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去探索民歌中女性的反抗意识时,便会发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她们的反抗有其共性,也有很大的差异,反抗的方式和程度有明显不同之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这些不同的反传统的女性
芭斯西芭的形象塑造
作者: 张晓娜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社会束缚   反传统   自然   女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影响深远,文学界对于其中女性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19 世纪的妇女被定义为忠诚顺从,纯洁禁欲的,因此很多作家都把她们描绘成一心按照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生活的纯真天使;而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却多为独立自由并且有着性欲冲动的。这些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引发了批评家们对于哈代个人对于这些女性的态度的诸多评论。但是哈代的态度却不是那样显而易见。评论家大多把哈代对于芭斯西芭的态度等同于作品中奥克的态度。奥克以一个田园牧羊人的形象出现,看似作者描述
从《小妇人》看十九世纪美国新女性
作者: 刘慧芳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小妇人》   新女性形象   十九世纪   反传统   社会背景   奥尔科特  
描述: 本文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撰写的《小妇人》入手,在透视美国十九世纪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分析当时反传统模式的社会新女性形象。 一、引言 十九世纪,美国正值夫权统治,社会推崇“真正女人”的传统道德标准,其信条的中心点就是要把妇女,特别是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禁锢于家庭之中,扮演社会所规定的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并以这种无形的枷锁,阻碍妇女的个性解放。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如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妇女作家一样,出身于中产阶级盎格鲁-撒克逊后裔的白人家庭。她的家庭境况和有知识的家庭背景为她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尽管这种教育
在传统中反传统:论莎菲形象的悖论性及女性书写的困境
作者: 黄彩萍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反传统   悖论性   困境   莎菲形象   女性书写  
描述: 丁玲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标志性的作家,虽然目前丁玲研究已抵达瓶颈,但只要女性对自己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存在的探寻没有停止,丁玲及作品研究就还会有开拓的空间。丁玲笔下的莎菲形象极具歧义和丰富性,该文着重从性张扬与性压抑、自恋与自虐、觉醒与困惑三个方面分析莎菲形象的悖论性,莎菲的焦虑、孤独正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女性悲剧命运和精神困境的寓言式表达,莎菲们无处逃遁和突围,只能陷入角色的迷茫和文化的焦虑中,丁玲和莎菲一样,只能在传统中反传统,女性仍然难以有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文化主体地位,莎菲悖论的形象也正昭示出女性书写的
浪漫主义之花—从《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看司汤达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崔敏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浪漫主义   反传统   悲怆   司汤达   女性形象  
描述: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的伟大作家,创作了许多具有影响力且颠覆性很强的人物形象,比如《红与黑》中的于连.索绪尔。然而,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常常被文学评论者们忽视。司汤达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常具有浪漫主义元素,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对于作者本人是否属于浪漫主义流派这一问题,争议还有很多,尤其是他的写作风格与同时代浪漫主义作家非常不同,所以我们将其归结为“司汤达式的浪漫主义”。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借助其浪漫主义的理论框架,分析司汤达两部作品《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中的女性形象,从“反传统的女性”“悲怆的女
对“女性解放”的呼声: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林为智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社会气氛   时代背景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反传统   文学思潮   女性解放   现实世界   女性形象  
描述: 一、时代背景众所周知,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气氛、观念心理和文学思潮都在发生着倒退性的变化。明中叶以来具有解放气息的反传统趋向,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古已有之的人生空幻感、落寞感和压抑感,带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内
从反传统女性形象看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以《紫色》中的莎格为例
作者: 师卓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女作家   沃克   《紫色》   反传统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20世纪中期  
描述: 艾丽斯-沃克(AliceWalker,1944-)是20世纪中期最著名的美国南方非裔女作家。两点最为重要的原因使她名声显赫:其一,她颇受争议的小说《紫色》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这也是美国非裔女作家第一次获此殊荣;其二,她提出妇女主义。本文通过分析《紫色》中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一——莎格,解读沃克独树一帜的妇女主义思想。
中国男导演眼中的女性形象:谢晋、凌子风、白沉、张艺谋创作比较谈
作者: 张广崑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主人公   男性形象   导演   张艺谋   女性本体   谢晋   反传统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不少男性导演的成功,得力于那些光彩照人、充满魅力的女性形象。男导演不同,他们眼里的女性形象也不一样。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作者: 潘蒙科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者   情感   反传统   简·奥斯汀   婚姻   理智   作品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女性社会地位  
描述: 简·奥斯汀(1775—1814),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其作品《理智与情感》的问世对于当时充斥于英国文坛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是一种强力冲击,冲破了由这种庸俗无聊的假浪漫主义所制造的沉闷感伤局面。凭借女性独特入微的观察力以及对生活的体会,奥斯汀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将几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生动地描绘出来,特别是对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故事的讲述更是引人入胜,极具戏剧性。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改变了当时的写作风气,还形成了轻松幽默、充满戏剧性冲突的写作新风。
玛亚安琪萝与她的自传体小说
作者: 王晋平   翁德修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自传体小说   自叙体小说   种族歧视   反传统   黑人女性   安琪   生存策略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当今异彩纷呈的美国文坛上活跃着几位非常引人瞩目的黑人女作家。她们才华横溢,她们的小说烜赫一时,频频获奖并高居畅销书榜经久不衰。玛亚·安琪萝(MayaAngelou)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位。1993年,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