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抚摸岁月》:“双性同体”理想人格的塑造——何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毅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抚摸岁月》   双性同体   理想人格  
描述: 福建客家女作家何英的《抚摸岁月》是一部反映客家社会风土人情的长篇小说.以“双性同体”理论为主线,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抚摸岁月》中的母女形象双性同体人格形成的过程,透视母女两人内心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描述在女性意识觉醒的作用下双性人格从母亲到女儿身上的发展变化及两性人格特征在女儿身上的和谐统一,为深入剖析《抚摸岁月》中的女性形象提供新的途径.
双性同体视角下吴浊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毅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浊流   双性同体   女性形象  
描述: 台湾客家作家吴浊流在他所创作的乡土文学中塑造了众多客家女性形象。从双性同体的视角分析吴浊流笔下的客家女性形象,挖掘其内在温柔感性的女性气质和果敢坚强的男性气质,展现双性气质走向和谐的发展历程,以及女性在男性气质的积极作用下如何实现自我解放的现实途径。
浅谈吴藻《乔影》与"双性同体"意识
作者: 刘畅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乔影   双性同体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清代著名戏曲家吴藻的作品《乔影》中,主人公东晋“咏絮之才”的才女谢道韫,不仅拥有闺阁中女子的忧怨和无奈,而且具备男子的洒脱与不羁。她将自己化为男儿身,把对于生命的无奈转化为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这种“双性同体”的意识让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文章通过浅谈《乔影》与“双性同体”意识,隐约展现戏曲作品中透露出的女性意识。
性别浓雾下的人性之花——论严歌苓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双性同体意识
作者: 徐睿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双性同体   性别意识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小说中的大量女性人物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性别特征,不仅契合了“双性同体”理论对于跨性别者的论说、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严歌苓通过立足性别而又超越性别的人物塑造方式和人性更先、更大于女性或男性性别划分的创作理念,表达出对“人性”主题的高度关注。
美国边疆女性:《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身份的构建
作者: 李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价值观   边疆文学   双性同体   生态女权主义   商业异化  
描述: 面对工业对社会产生的异化作用,维拉·凯瑟从女性的视角来表达对她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纵观其两部代表作品,女性艺术和开拓荒野这两大主题缠绕交织,贯穿于她创作生涯的整个始终,构成了其作品的内在精髓与灵魂。通过缅怀19世纪的拓荒品质,凯瑟的作品为堪称精神荒原的20世纪的美国开了一剂良方。由于作品如此别具一格的怀旧情调、雅致的脱尘气息和其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力量,凯瑟被誉为“平等社会结构中的传统贵族,工业社会中的重农作家,物质文明过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Geismar,1967:
双性同体视域下海明威战争小说中两性关系嬗变研究
作者: 卢凤花   来源: 鲁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双性同体   嬗变   海明威   战争小说  
描述: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大男子主义和男性特质陈旧观念的代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他笔下描写的女性及性别等问题的关注,人们发现他在作品中对女性人物的境遇和感受,尤其对构建成功和谐的两性关系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在他的作品中,他渴望探究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在个体及两性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本文试图在双性同体视域下对海明威三部战争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及其嬗变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双性同体理论为依托,本文发现在海明威的三部战争小说中,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状态和两性关系之间有
论艾米.洛威尔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汤凤云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艾米.洛威尔   女性文学传统   双性同体   女同性恋  
描述: 艾米.洛威尔 (Amy Lowell, 1874—1925)是二十世纪前期美国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是意象派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二十世纪初“诗歌复兴”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她在诗歌作品中大胆尝试新的韵律和模式,所涉及的题材也极为广泛。在创作生涯的早期,艾米.洛威尔的意象派诗歌曾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褒奖,但是,到了后期,她的诗风发生了变化,其诗歌当中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洛威尔常被认为是一位离经叛道的女诗人,因此她的关于女性的诗歌,对于她的诗歌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即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艾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