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双性同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网络穿越小说研究
-
作者:
戴群
来源:
金田(励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穿越
双性同体
女性主体意识
-
描述: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域出发,对风行于网络文坛的穿越小说进行解读。重在分析穿越小说文本中具有"双性同体"特质的女性形象。
-
超越两性二元对立:《海上无航标》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昌玲
韦虹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记体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
描述:
通过对英国女作家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海上无航标》中女性形象和颇具内在女性气质的男主人公形象的具体分析以及二者关系的审视,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小说中男/女关系进行解读,探索和谐三角关系的成因及现代人双性同体身份的建构设想。
-
现实与理想:薇拉·凯瑟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汪桃红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薇拉·凯瑟
女性主义
-
描述: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人物,薇拉·凯瑟擅长刻画美国中西部草原的女性拓荒者形象。在她两部重要的作品《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亚》中,女性作为"第二性"的生存压力来源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父权制的文化背景。男、女性人物形象解构了父权制文化对两性角色关系的界定。只有超越单一性别角色,融合双性同体和两性和谐相处才是改变现实,实现女性主义最高理想的有效途径。
-
浅谈“双性同体”
-
作者:
王童谣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宇春
双性同体
双性化人格
-
描述: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研究它在中国女性文学中的译介、接受,文本中形象的缺失,现实中双性同体的代言人,可以看出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特点。
-
从双性同体视角解析《纯真年代》
-
作者:
刘莹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双性同体
老纽约
新女性
-
描述:
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奴隶制度的废除,美国经济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然而,美国在习俗、文化等方面仍然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家。“老纽约人”的社会背景就是对美国的一个真实写照。虽然老纽约的经济发展飞速,妇女的低位却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妇女所扮演的传统角色也已经深入到她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中。她们本身也接受这种地位。与此同时,传统的婚姻道德规范也阻碍了妇女寻求自身的解放。看似文明礼貌的社会交际实际上是把妇女困在家庭这个“牢笼”中。因此,当面对这种在传统父权意识下形成的压迫时,一些进步女性就开始深入
-
伍尔夫小说中“房中天使”和“新女性”的对比研究:基于双性同体视角
-
作者:
汤瑶
来源:
燕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新女性
房中天使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是二十世纪意识流代表人物,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身为二十世纪早期的一位女性作家,伍尔夫深切感受到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男权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禁锢。伍尔夫主张妇女选举权,探索女性新形象,并且呼吁女性杀死“房中天使”,即传统的女性形象,典型的维多利亚式的顺从的女性。她第一次正式将双性同体观点带入文学创作理论,指出伟大的头脑都是双性同体的,只有头脑中兼具两性的特征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她还倡导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关系,她认为两性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我们应该避免把
-
从沉默、反抗到“双性同体”:兼及爱伦·坡的三篇“美女之死”短篇小说
-
作者:
张永怀
来源:
河套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女之死
反抗
沉默
双性同体
爱伦·坡
-
描述: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刻画"美女之死"这一主题而闻名于世界文坛。在这一美学原则指导下,他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塑造了许多独特的女性形象。以文本细读与女性主义批评话语来分析对比《椭圆形画像》、《贝蕾妮丝》和《丽姬娅》中女性形象,三部小说分别塑造了沉默、反抗和"双性同体"的三位女性,由此窥视其女性观的嬗变。
-
简析《尖尖的枞树之乡》的双性同体思想
-
作者:
苏小燕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人格
萨拉·朱厄特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男性气质
-
描述: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萨拉.俄恩.朱厄特的经典力作。从其问世以来,它被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深度进行解读,批评家多数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解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美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兴起,这篇小说成功地引起了女权主义者的兴趣。但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双性同体思想很少被人探讨,所以本文旨在从双性同体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通过此种解读,作者旨在阐明《尖尖的枞树之乡》体现了对"双性和谐"的理想人格模式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男女相处模式的颠覆。
-
探究《尖尖的枞树之乡》的双性同体思想
-
作者:
苏小燕
来源:
广西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人格
女性气质
双性同体
萨拉·俄恩·朱厄特
男性气质
-
描述: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萨拉·俄恩·朱厄特的经典力作。自其问世以来,它被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深度进行解读,其中批评家多数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进行解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美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兴起,这篇小说成功地引起了女权主义者的兴趣。但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双性同体思想很少被人探讨,这一研究新视角正是本文的发端。本文从《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人物塑造出发,作者分别运用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理论和现代的双性同体观去探索这部作品所蕴涵的双性同体的思想。
-
徐媛研究
-
作者:
林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媛
晚明文化
《络纬吟》
双性同体
女性文学
-
描述:
徐媛(1560—1619),字小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万历年间闺秀作家,太仆徐泰时女,副使范允临妻,著有《络纬吟》十二卷,《明史·艺文志》著录,诗词曲文兼擅,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并称“吴门二大家”。本文通过资料考查和细读作品文本的方法,包括对徐媛及其丈夫、朋友作品的研究,明了徐媛生平及交游的基本概况,并探讨他们的生平经历和所处环境对作品的影响。研究过程中以研读十二卷《络纬吟》为重点,深入细致地对其诗学观念进行论述。同时分析徐媛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特点,作出全面、周到、深入的评论。旨在通过对徐媛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