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参政】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女性参政的实证分析
-
作者:
时树菁
来源:
中国农村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女性
村“两委会”
参政
-
描述:
本文以全国农业大市河南省南阳市为例,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对南阳市农村女性参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南阳市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但当选村干部的比例很低,在村庄政治中明显处于配角地位,其参政议政的综合
-
日本妇女NGO与妇女参政
-
作者:
师艳荣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NGO
妇女
参政
日本
-
描述:
战前,日本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妇女团体的推动。战后,日本妇女获得参政权后,日本妇女NGO的产生与发展,成为推动妇女参政的重要社会力量。特别是1975年国际妇女年之后,在联合国的推动及世界妇女
-
近年国内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综述
-
作者:
张翠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参政
少数民族妇女
-
描述: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与中国女性学学科的发展关系紧密,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并进入女性学研究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体系不够成熟,但发展非常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性学学科建设在我国
-
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基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
-
作者:
张翠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参政
少数民族妇女
-
描述:
歌德在《浮士德》结尾的诗句中说:“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也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这个国家对待女性的态度”。的确,通过一国女性的生存现状考察,便能清晰地看到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与文明程度。女性是一个神秘的性别,她时而被尊崇、时而被践踏;她时而被塑造成美、爱情、伟大、丰饶的象征,时而又被塑造成诱惑、罪恶、堕落、无能的象征。翻开人类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的百态风姿与千种哀愁……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女性如同男性一样,是人类的另一半,而且同男性一样举足轻重。没有女性的
-
20世纪20年代美国女性参政研究
-
作者:
范焱芳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妇女
参政
20世纪20年代
-
描述:
以20世纪20年代为研究范围,探讨美国女性在这一期间的参政情况,试图解决妇女为什么不积极参与选举和政治的问题。本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美国妇女参政研究(1920-2000)
-
作者:
王业昭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美国妇女
参政
选举权
-
描述:
时期(1920-2000)美国妇女参政的整体状况,及各阶段具体特征,并着重突出女性参政与社会性别演变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妇女参政对美国社会发展和民主制度完善所起的推动作用。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三章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例
-
作者:
马华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参政
农村妇女
-
描述:
的提高,但是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的参政程度还是很有限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特别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后,在
-
全球化视野下的韩国妇女参政问题
-
作者:
祝平燕
朱巧菊
来源: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全球化
参政
主体意识
韩国妇女
-
描述:
妇女参政一直是制约世界各国妇女发展的瓶颈,然而妇女参政又是妇女参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各项活动的助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五十多年来,由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和妇女组织的努力,韩国妇女
-
人大女性代表参政困境的制度分析
-
作者:
邓飞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最低比例制
人大女性代表
妇联
参政
妇女组织
-
描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民主法治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女性参政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我国人大女性代表比例不断下降,参政影响力提高有限。这一情况的产生除了受到正式
-
韩国女性参与政府决策的现状及课题
-
作者:
李永爱
吴莲姬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首先
学术思潮
政府决策
性犯罪
参与
尊崇
参政
女性研究
性禁忌
公开
-
描述:
一 女性为什么要参与政府决策? 从女性的观点来看,女性参政乍一理解,似乎是关于女性的事情;或是由女性提出的质疑;或是为女性的选择。 首先,要讨论是不是关于女性的问题。尽管在欧洲学术思潮的影响下,韩国学术界的视野已经由女性研究拓宽到性别研究,但目前人们对性别研究的用语还感到很陌生。这是因为对性的禁忌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