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男性视阈中的革命女性形象:以1927-1930年的“革命+恋爱”小说为例
作者: 乔春雷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视阈   情爱主体   去女性化   简单化书写   革命女性形象  
描述: 以1927-1930年"革命+恋爱"小说中的革命女性形象为例,从男性视阈出发,对革命女性的女性气质呈现出的"去女性化"倾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革命女性在"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中情爱主体性阙如,具有情感体验简单化的特征。这表明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文化对女性性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男性视阈的局限也成为当时"革命+恋爱"小说在叙述上出现矛盾和简单化书写的成因之一。
索福克勒斯戏剧中安提戈涅与伊斯墨涅形象比较
作者: 孙畅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斯墨涅   静穆伟大   形象比较   安提戈涅   去女性化  
描述: 安提戈涅与伊斯墨涅是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其“忒拜三部曲”中塑造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作为俄狄浦斯的女儿,在守护父亲时,分别扮演了“引路者”与“守望者”的角色,前者真诚,后者虚伪;而在面对僭主克瑞翁时,安提戈涅展现出了“去女性化”的一面,不惜“为理想而死”,伊斯墨涅则具有传统希腊女性的特点,最终“为现实而生”。总体来看,安提戈涅的性格塑造倾向于“静穆而伟大”,而伊斯墨涅因是配角,其性格更加灵活多变。因此从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伊斯墨涅的形象塑造较之安提戈涅更加立体。
索福克勒斯戏剧中安提戈涅与伊斯墨涅形象比较
作者: 孙畅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斯墨涅   静穆伟大   形象比较   安提戈涅   去女性化  
描述: 安提戈涅与伊斯墨涅是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其“忒拜三部曲”中塑造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作为俄狄浦斯的女儿,在守护父亲时,分别扮演了“引路者”与“守望者”的角色,前者真诚,后者虚伪;而在面对僭主克瑞翁时,安提戈涅展现出了“去女性化”的一面,不惜“为理想而死”,伊斯墨涅则具有传统希腊女性的特点,最终“为现实而生”。总体来看,安提戈涅的性格塑造倾向于“静穆而伟大”,而伊斯墨涅因是配角,其性格更加灵活多变。因此从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伊斯墨涅的形象塑造较之安提戈涅更加立体。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