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不同历史想象中的女性形象——论《长恨歌》与《白鹿原》叙事中的两性差异
作者: 尹妩婧   林丹娅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历史想象   叙事差异   新历史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白鹿原》与《长恨歌》先后于上世纪90年代问世,两部长篇小说都将笔触指向了“历史”,但两者对于历史的建构却是大相径庭:前者建构的历史是一种“斗争模式”,后者则是“合作关系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想象中,两位作家又分别塑造了“妖女”、“圣女”、“女人”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不同的历史想象与女性形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性别意识话语,反映了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更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去完成女性自我建构的再度深思。
族裔女性的发声——以《女勇士》和《扶桑》为例
作者: 李亚萍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桑》   发声   历史想象   《女勇士》   女性  
描述: 美华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严歌苓的《扶桑》,都以丰富的历史想象来重塑过去,融合了传记与小说的双重特点;她们的作品都塑造了在种族和性别歧视中勇敢生存的华人女性形象:母亲和扶桑;作者有意识地将此女性形象作为现实生活的榜样和参照,反思当下华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华人女作家对过去的书写不仅重新建构了自身形象,而且重塑了并揭示了被美国主流话语掩盖和压制的华人历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