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历史悲剧】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历史创伤的反思 传统艺术的创新——《天云山传奇》与《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审美特征比较
-
作者:
何春耕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创新
情节剧电影
女性形象
历史悲剧
-
描述:
法斯宾德与谢晋分别是德国和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情节剧大师,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是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情节剧的电影形式,创造了一系列不同个性的时代女性悲剧形象,不仅把个人命运、个人情感悲剧同整个社会、历史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还注重情节剧的大众化审美和娱乐因素,把影片的思想价值和观赏价值统一起来。由于具体文化语境和审美个性的差异,法斯宾德对人物情感与命运的展示充分利用了时代变迁的偶然性特点,是一种社会/伦理化的历史缩影;而谢晋对人物情感与命运的揭示则更紧密地联系具体政治因素的必然性影响,是一种政治/伦理化的现实写照。
-
烛影摇曳处的幻灭:从《诗经》汉乐府爱情诗看中国妇女的历史悲剧
-
作者:
李晓玲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爱情生活
弃妇诗
封建社会
中国妇女
汉乐府民歌
爱情诗
《诗经》
女性形象
历史悲剧
-
描述:
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史是一部人性被压抑、戕害的历史,而中国的女性又处在重重压迫的最底层,她们的身体遭受着非常人能承受的催残,她们的心灵,她们的爱情也无可避免地被封建社会的儒学礼教(严格意义上的礼教在宋代方始形成,此处指广义的礼教,意即封建社会的一系列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各种要求和仪节.)诗教所吞蚀.恩格斯曾指出:任何社会里,妇女解放的程度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天然尺度.让我们循着中国诗歌发展的早期阶段,通过对《诗经》、汉乐府爱情诗的分析比较,看看中国妇女的历史悲剧是怎样产生、形成以至最后定型的,为研究以后各代妇女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