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创伤】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悲悼》中莱维妮亚的精神分析
-
作者:
葛瑾
聂翔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
移情
自我防御
精神分析
-
描述:
奥尼尔创造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在<悲悼>中,女性角色莱雏妮亚更是推动情节发展、贯穿全剧的重要角色--她既是复仇者也是受害者与牺牲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入手来剖析莱维妮亚的心路历程,探寻她成为复仇者,逼死母亲、弟弟和最终放弃自由进行自我惩罚的原因和意义.
-
昨日重现:浅析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幕间》的创伤主题
-
作者:
吴艳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群体创伤
幕间
创伤
个体创伤
-
描述:
《幕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941年2月,她辞世前的一个月。当最后一次难逃的痛苦来袭时,她仍坚持对这部作品做最后的修订。自问世以来,人们对该部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评论家认为它逊色于伍尔夫以前的作品,如《海浪》和《到灯塔去》。然而,也有些评论家坚定地认为伍尔夫的这一“天鹅绝唱”是她的代表作,其情结完整,幻想奇特,手法纯熟,与之前的作品比起来甚至多了些许宁静和清澈。时间已给了这部作品公正的评价。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它,这其中有普通读者也有专家型读者。这些读者中,有些认为这部小说是部带
-
济慈的诗歌创作与自我疗伤
-
作者:
白帆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
济慈
自我疗伤
弗洛伊德
-
描述:
本文试图论证济慈的诗歌创作是一种自我疗伤。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本文首先运用弗洛伊德有关创伤和焦虑的理论,找到证据证明济慈在童年时代确实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并证明济慈在之后的生活中确实遭受到焦虑的折磨
-
《秀拉》中黑人女性心理初探
-
作者:
张月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
觉醒
黑人女性
困惑
心理扭曲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1970)建立了她崭新的身份。自从莫里森发表《秀拉》以来,她得到了众多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凭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叙述技巧,她在美国黑人文学界越来越受欢迎。1993年莫里森幸运地获得诺贝尔奖。尽管小说《秀拉》算不上她最出色的作品,然而也是其成功作品之一。《秀拉》获得了国家图书批评奖。莫里森深入到黑人女性的真实生活中,以其完美的写作技巧展现了黑人女性的心理发展过程。 本论文从贫穷和种族歧视两个角度尝试性地分析小说《秀拉》中几个黑人女性的心理发